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娃明明不是一個人的事,為什麼到頭來只有你自己苦逼的努力?

帶孩子的路上一路打怪升級, 除去種種技術上的難題, 如果說媽媽們還有什麼其它抱怨, 總結一下, 就是這句話了。 不管你養孩子多久了, 當媽後應該都有這種感覺, 明明養娃是兩個人(甚至更多人)的事, 到頭來卻好像只有你一個人在努力著。

你不厭其煩的研究屎尿屁奶;

拿出高考的勁頭鑽研性格教養和各種敏感期;

恨不得關注上所有的大V, 生怕遺漏丁點重要資訊。

豬隊友不跟你並肩作戰也就罷了, 還三天兩頭的拆你的台:

琢磨那些睡眠訓練有意義嗎?你累孩子也累, 反正終究是會睡好的。 (關鍵是,

Advertisiment
奶睡又沒吃他的, 抱睡他又不來哄啊。 )

牙還沒長全就別費盡心機的給她刷牙了吧?

他才1歲, 能看懂什麼書啊?

你正面管教也沒管出一個靠譜的娃啊, 娃耍起來的時候, 巴掌比說教有用。

有力不出力也就罷了, 還各種精神打擊。

除了豬隊友本身不給力之外, 還有一群神助攻!

當有人(非孩子爸爸)想要減輕媽媽的負擔時, 媽媽們總是各種捨不得放手。

可是反觀孩兒他爹, 不管是親媽還是丈母娘, 也別管是小姑子還是小姨子, 總之, 只要有人開口, 娃你立即抱走。

就說接CC放學這件事吧, 但凡我能擠出時間, 我寧願晚上加班, 也願意去接她, 跟老師交流一下今日的表現, 路上聽CC念叨下當天的見聞。

跟孩子的這種互動, 我覺得美好的不行不行的啊。

Advertisiment

所以忍不住把這種美好時刻跟娃爹一起分享。

孩子看到爸爸來接了, 得多驚喜啊!

結果我看到的是啥?

居然是奶奶或姥姥去接……

後來, 我再通知C爸接孩子的尾碼語一定是:你去!別推給媽們!

同樣的, 還有後臺媽媽們吐槽過的帶孩子出去玩、參加親子活動、體驗各種新奇項目……

原來跪舔著跟孩子相處多一秒, 再多一秒的心理, 只有當媽的有, 當爹的全然沒這覺悟。

搞得媽媽們分分鐘懷疑人生, 老娘費盡心機的給你創造父子互動的時間, 你倒是拱手讓人的好生大方!

那麼, 問題來了, 怎麼才能讓養娃成為兩個人一起努力去做的事呢?

給爸爸們的建議

端正態度, 尊重媽媽的努力

你老婆那一套, 可能有些你也看不慣,

Advertisiment
覺得她上綱上線、拿著雞毛當令箭、屁大點的事也感覺天要塌了。

但是, 不得不承認, 這世上有很多我們從未涉及過的領域, 譬如, 如何養好一個孩子。

至少, 應該尊重媽媽們在學習上付出的努力。

也許她的努力短時間未見成效, 比如親子閱讀, 也許共讀2年娃才變成書迷;再比如堅持正面管教, 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看出區別, 甚至初期它看上去還有點“背道而馳”, 因為說教自然沒有巴掌見效快!

但請務必對陌生領域, 對尚未掌握的那些知識, 多一點點敬畏之心, 也多一點點探索精神。

畢竟我們的初衷以及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娃好, 至少比我們好。

那我們至少, 應該給他們多一些我們小時候沒有的、更“不一樣”的教養模式。

Advertisiment

不求養出一個完美的孩子, 但求能突破我們自身的某些局限, 少重蹈一些我們的原生家庭曾帶給我們的傷害。

可以不事必躬親, 但要寸有所長

指導理論有了, 落到實處其實就一點:多一點高品質的有效陪伴。

如果從時間上算, 確實沒有參與到照顧孩子的每一個細節中, 那麼至少要保證在每天的固定時間(項目)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高效的陪伴, 並不需要多長的時間, 需要的只是全心的投入。

比如下班陪玩、睡前陪讀、飯後下樓遛娃, 週末帶娃來點不一樣的(尤其是媽媽們給不了的), 讓孩子知道, 爹是必備, 不是雞肋!

媽媽們已經幫忙分擔了那麼多伺候吃喝拉撒的“低效”的工作, 咱就拿出點集中的時間、做點高品質的陪伴,

Advertisiment
就能換來娃同樣的親密, 非常划算了好嗎?

給媽媽們的建議

端正態度, 必須明白爸爸不能缺失的重要性

即便是在你眼中表現不如人意的父親, 在孩子眼中也是完美的, 因為爸爸和媽媽之所以角色分工不同, 恰恰是雙方都有各自擅長的“功能”。

“功能”再強大的媽媽, 也替代不了爸爸的角色。

孩子成長需要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 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 父親的角色對他們的深遠影響, 都跟母親一樣重要。

如果說母親影響的是孩子的氣質和性格, 那父親影響的則是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作為父親的血脈傳承, 孩子也有權利去繼承父親身上那些獨特的品質。

所以讓父親參與育兒, 不是充分, 而是必要!

不要大包大攬,適當放權

很多媽媽表示,我就看不慣他帶娃的樣子啊,或者我覺得爸爸搞不定孩子啊,所以從來不敢把孩子“託付”給他。

關注C媽久一點的朋友都知道,CC打小坐安全座椅的習慣是我一個人帶她上路手把手磨練出來的。

但是直到3歲,跟我獨自上路已經完全沒有問題後,我卻依然不敢單獨把她託付給C爸。

走之前就千叮嚀萬囑咐,坐煩了,給她放會兒歌,或者停路邊安撫一會兒,甚至,實在不行就給糖(說出這句話,我自己都驚呆了,到底是有多不放心啊。)

我個人的經驗是,眼不見心不煩,直接走開,或者直接讓爸爸把娃帶走。

只要媽媽在身邊,大部分的爸爸都形同虛設,孩子有什麼問題第一時間還是找媽。

老公的管教方式跟你一言不合,你還是上手糾正,最後還是隨了自己,那在孩子面前爸爸存在的意義何在?

凡事都有第一次放手,開始甚至破點規矩也沒有大礙,重要的是給爸爸和孩子們多一點信心。給他們空間,他們也能很好相處。

給雙方的囑託:溝通

多溝通多溝通多溝通,沒有什麼是溝通解決不了的。

想說服對方是錯的,拿出理由來,共同去努力,管教的一致性很重要。

咱公號有位媽媽的例子,我特別想分享一下。

我也是養了孩子之後才學習的正面管教,我之前不懂,我老公更不懂,他覺得最有力的管教武器就是巴掌!

我知道他的方式不對,但我的方式也繁瑣,有的時候還不見效果。

那怎麼辦?

我就把所有暴力管教的缺點以及正面管教能帶給孩子的優勢統統整理給他。

被我說服之後,我們根據孩子出的問題一起尋找合適的正面管教方式,還可以互相監督。

目標一致非常重要,如果對方懂你,他明白你的初衷,也明白你的苦衷,還能在你堅持不住的時候順理成章的接棒!

育兒需要修行的不止是媽媽,參與育兒可以讓爸爸成熟,能讓爸爸真正融入這個家庭。

父親對家庭付出越多,對家庭成員的感情才越深,對家庭才會越在乎。

養孩子不能、也不應該只是媽媽一個人苦逼的努力......

而是必要!

不要大包大攬,適當放權

很多媽媽表示,我就看不慣他帶娃的樣子啊,或者我覺得爸爸搞不定孩子啊,所以從來不敢把孩子“託付”給他。

關注C媽久一點的朋友都知道,CC打小坐安全座椅的習慣是我一個人帶她上路手把手磨練出來的。

但是直到3歲,跟我獨自上路已經完全沒有問題後,我卻依然不敢單獨把她託付給C爸。

走之前就千叮嚀萬囑咐,坐煩了,給她放會兒歌,或者停路邊安撫一會兒,甚至,實在不行就給糖(說出這句話,我自己都驚呆了,到底是有多不放心啊。)

我個人的經驗是,眼不見心不煩,直接走開,或者直接讓爸爸把娃帶走。

只要媽媽在身邊,大部分的爸爸都形同虛設,孩子有什麼問題第一時間還是找媽。

老公的管教方式跟你一言不合,你還是上手糾正,最後還是隨了自己,那在孩子面前爸爸存在的意義何在?

凡事都有第一次放手,開始甚至破點規矩也沒有大礙,重要的是給爸爸和孩子們多一點信心。給他們空間,他們也能很好相處。

給雙方的囑託:溝通

多溝通多溝通多溝通,沒有什麼是溝通解決不了的。

想說服對方是錯的,拿出理由來,共同去努力,管教的一致性很重要。

咱公號有位媽媽的例子,我特別想分享一下。

我也是養了孩子之後才學習的正面管教,我之前不懂,我老公更不懂,他覺得最有力的管教武器就是巴掌!

我知道他的方式不對,但我的方式也繁瑣,有的時候還不見效果。

那怎麼辦?

我就把所有暴力管教的缺點以及正面管教能帶給孩子的優勢統統整理給他。

被我說服之後,我們根據孩子出的問題一起尋找合適的正面管教方式,還可以互相監督。

目標一致非常重要,如果對方懂你,他明白你的初衷,也明白你的苦衷,還能在你堅持不住的時候順理成章的接棒!

育兒需要修行的不止是媽媽,參與育兒可以讓爸爸成熟,能讓爸爸真正融入這個家庭。

父親對家庭付出越多,對家庭成員的感情才越深,對家庭才會越在乎。

養孩子不能、也不應該只是媽媽一個人苦逼的努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