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飯桌上和孩子聊什麼好

家長認為“飯桌教育”, 在吃飯的輕鬆環境中, 教育效果能夠事半功倍, 但其實孩子並不喜歡家長在飯桌上說教。

吃飯本是溫馨愉悅的氣氛, 但是家長利用這個時間來說教, 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大, 情緒低落, 父母的責問、訓斥會使得孩子精神壓力緊張, 食欲也就消退, 長此如此很容易會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 使得孩子一到吃飯時精神就特別緊張, 長久很容易產生厭食症, 或者產生心理上的疾病, 對於親子關係來說更是得不償失。

所以, 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場合, 選擇合適的時機。 飯桌並不是說教的好時機,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要儘量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 這樣才能讓孩子吃得開心, 吃得舒心。

飯桌上和孩子聊什麼?

我們平常對孩子的教育, 都是有意識地一板一眼地給孩子做示範, 或者就事論事地講道理。 但是在飯桌上, 家長的一言一行有所鬆懈, 也是最容易無意識地給孩子影響, 曝露自身缺點, 並傳染給孩子, 這時也是最容易影響到孩子言行舉止、精神氣質甚至是價值觀的形成。

因此, 在飯桌上, 即使是最簡單的交談, 家長也應該要注意言談的內容, 既不要對自己今天的工作成就吹噓不已, 也不要對孩子今天不好的表現滿腹牢騷。 在飯桌上, 多真誠地去瞭解孩子今天的感受, 讓孩子分享今天在幼稚園、學校的快樂。

Advertisiment

家長不要過多地追求孩子今天在學校的表現好不好, 乖不乖, 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成長心理過程, 而不過分看重結果。 看孩子是否每天快樂, 是否有所收穫, 是否交上新的朋友……家長應多成為孩子的傾聽者而不是“教育者”。 家長多講一些正面的、善意的、積極向上的話題, 能夠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光明氣質, 能夠更好地讓孩子擁有健康快樂的心態。

孩子感到你是真心愛他關心他的, 他自然會很珍惜每天和你吃飯溝通的機會, 而就不會說逃避吃飯時間了。

什麼時候教育孩子最合適?

如果說飯桌上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間, 那麼家長什麼時候教育孩子最合適?

1、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

當孩子做錯事時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時機了。

Advertisiment
即使我們平時再語重心長地給孩子做思想教育, 孩子大多都是聽不進去的。 因為這些話語對他們來說都只是父母的一些“沒事找事”, 他們甚至會覺得父母就是喜歡抓他們一些小辮子。

當孩子真正在實踐中犯錯了, 家長就千萬不要錯過這個良好的教育時機了。 但是這裡說的教育並不是對孩子的犯錯來一頓打罵, 而是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成長, 讓他們真正吃一墊長一智。

孩子犯錯後, 家長應以糾正鼓勵教育為主, 而不是毫不忌諱地數落孩子不是。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批評教育也要注意技巧。

家長應該要明確指出孩子做錯的地方, 並給予他改正錯誤的建議。 一方面能夠讓孩子知道家長是對事不對人的,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孩子更好地認識錯誤、接受教育。 只要父母是言之有理, 而且是以尊重孩子為前提的, 那麼也就能夠真正讓孩子心服口服, 接受教育。

2、 與孩子一起做家務的時候

言傳道理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 但是父母 “身教”的教育作用更明顯。 那麼, 與孩子一起做家務或者一起從事某項任務的時候, 就是體現家長身教的最好時機了!其實孩子很是很喜歡和家長一起實現目標的感覺, 孩子和家長向著目標共同努力, 更夠使親子之間的距離拉近, 同心同力, 成為夥伴關係。

爸媽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既能夠讓孩子模仿著家長學習一些家務活, 鍛煉孩子的家務能力, 也能夠在身體力行的家務活中,

Advertisiment
從側面感受到父母做事的態度, 從而影響孩子以後做人做事的精神氣質。

在共同協作中, 家長和孩子也可以多溝通, 營造一種共同努力、溫馨協作的氣氛, 交談內容切記是“大道理”, 不然孩子還是會覺得家長是鑽空子找時間來教育他。 家長要讓想表達的道理婉轉側面地向孩子灌輸, 讓孩子能夠在實踐鍛煉中自己“悟”出來, 這樣比單純的講道理效果好多了!

3、帶孩子出外的時候

多帶孩子外出, 讓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和他人交往, 這有利於孩子在實踐中鍛煉。 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並不是由上一代灌輸學習的, 更真切的體會應從自身的經歷中獲得。 那麼家長應該做的, 便是給孩子創造這些機會, 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

和孩子一同出遊,能夠讓孩子擺脫幼稚園、課堂這些狹窄的空間,讓孩子親近大自然、親近更多的人,同時也能讓家長和孩子享受這無與倫比的歡樂時光,寓教於樂。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比別人家做客,讓孩子在他人家中學習如何待人接物,學習禮貌的言行舉止;帶孩子坐公車,讓孩子讓座,學會尊老愛幼;帶孩子去動物園、博物館,豐富孩子的見識,讓他學習課堂以外的知識,擴闊孩子的眼界;帶他去公園玩,讓他學習如何和同齡小朋友相處交流,建立友誼。其實家長不必對孩子耳提面命地大談教育,寓教於樂,讓孩子親身領悟是最深刻的學習方法喲!

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

和孩子一同出遊,能夠讓孩子擺脫幼稚園、課堂這些狹窄的空間,讓孩子親近大自然、親近更多的人,同時也能讓家長和孩子享受這無與倫比的歡樂時光,寓教於樂。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比別人家做客,讓孩子在他人家中學習如何待人接物,學習禮貌的言行舉止;帶孩子坐公車,讓孩子讓座,學會尊老愛幼;帶孩子去動物園、博物館,豐富孩子的見識,讓他學習課堂以外的知識,擴闊孩子的眼界;帶他去公園玩,讓他學習如何和同齡小朋友相處交流,建立友誼。其實家長不必對孩子耳提面命地大談教育,寓教於樂,讓孩子親身領悟是最深刻的學習方法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