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順產也要挨刀子?順產需知二三事

小生命的降臨, 總為人們帶來無限喜悅, 卻也潛藏不可知的風險, 過去, 流傳著一句極為貼切的話, 「生得過雞酒香, 生不過四塊板」。 然而, 在愈來愈重視生產品質的今日, 人們往往忽略了風險的存在。 事實上, 自古至今, 生產的風險未曾消失, 與剖腹產的風險相比, 順產雖然發生意外的風險雖然較小, 但請記住, 「低風險」終究不是「零風險」, 所以, 當產前被評估可自然產時, 孕媽咪該知道哪些事呢?

順產你必需要知道的3件事

Advertisiment

1、歷經產痛仍可能需要挨刀

即便是順產, 卻也可能因在產程中出現一些狀況, 而不得不改以剖腹產方式生產, 雖然有的媽媽會懊惱「順產的產痛都痛過了, 最後還是要挨上一刀, 真是划不來」, 然而, 與胎兒平安出生相比, 相信不少媽媽仍甘願一次承受兩種痛。 順產變剖腹產, 很有可能但是當母胎處於緊急狀況, 為避免危難發生, 菜不得不改以剖腹產方式生產。

Advertisiment

可能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如下:

產程遲滯

產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產程是指規則陣痛到子宮頸全開;第二產程是指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娩出;第三產程則是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 他表示, 「產程遲滯」是指第一產程中進入活動期(子宮頸擴張4公分至全開)或在第二產程的時間過久。

一般而言, 子宮頸擴張4公分至全開, 初產婦約需費時6小時以上, 產婦如進度不佳須考量子宮收縮強度不夠或其他原因, 即算「產程遲滯」;待子宮頸開全之後, 進入「第二產程」, 這時胎頭會慢慢往下降以進入骨盆底, 產婦會感到疼痛的部位也逐漸往下移, 而在第二產程超過2〜3小時, 胎頭仍無下降之跡象, 亦屬「產程遲滯」。

一旦產程延長,

Advertisiment
可能會增加胎兒窘迫的發生機會, 這時, 產科醫生就得評估是否需要改以剖腹產方式生產。 成功順產取決於「3P」:Power(產婦肌耐力與子宮收縮力)、Passenger(胎兒大小及位置)以及Pass-way(孕婦骨盆腔及產道的結構), 若是因胎兒過大或骨盆過於狹窄, 無法經由陰☆禁☆道順利分娩, 剖腹產可說是不得不的選擇。

胎兒窘迫

胎兒窘迫可能發生在妊娠的各個時期, 發生原因包括:胎盤功能不足或早期剝離、胎兒過小、臍帶繞頸、母體狀況不佳等, 造成胎兒氧氣不足, 而出現胎心減緩或變異性降低等缺氧的現象。

在自然產待產時, 醫護人員透過胎兒監視器的紀錄變化, 判斷瞭解胎兒的安全, 若觀察出現胎心音下降的狀況, 即「在子宮無收縮情況下, 胎心音圖顯示每分鐘大於160次或少於100次且呈持續性者,

Advertisiment
或胎兒心跳低於基礎心跳每分種30次」, 但待產過程中, 胎心反應的判讀非單純以心跳速率決定, 如維持續性、反覆性的變化, 則需小心處理, 往往在必要時, 以剖腹方式取出寶寶, 並做好新生兒急救的準備。

Advertisiment

2、順產常見意外狀況

即使順產被認定是一個安全的過程, 不過, 難免有發生意外的時候, 既是「意外」, 就表示事情的發生在意料之外, 事先並無法預期, 就像「羊水栓塞」, 發生的突然, 令人措手不及, 根本無法事先防範, 產科醫師莫不視為夢魘一場。 本文針對一般發生機率較高的狀況提出說明:

肩難產

當胎頭娩出, 肩膀卻卡在恥骨聯合的下緣出不來, 即稱為「肩難產」。 是否發生肩難產並無法在產前預測, 依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規定, 產婦如有妊娠糖尿病(GDM), 胎兒超過4,500公克;非妊娠糖尿病產婦, 胎兒超過5,000公克, 以剖腹生產才有預防肩難產的意義。 不過, 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或是第二胎, 容易有較高的發生機會。

他表示, 當肩難產狀況出現, 不只考驗主治醫生的經驗,也考驗醫護團隊的默契,務求減少對胎兒及媽媽造成傷害的影響程度。這時除了主治醫生外,還需要助手立即協助在產婦的恥骨上施壓,同時對胎頭施以正常向下壓力,好讓胎兒肩膀通過;或是調整產婦的腿部姿勢,讓產道變寬,增加骨盆腔的出口,並適度切開會陰;也會試著改變胎兒的姿勢,不讓肩膀被卡住。在試過其他方法都沒效時,則會折斷胎兒的鎖骨或恥骨聯合,甚至把胎頭塞回去進行剖腹生產,但通常此時常發生嚴重的併發症了!

產後大出血

在正常生產過程中,產婦總有一些出血狀況,但身體凝血機制會發揮作用。但是當子宮收縮不佳或身體凝血機制失去作用時,將導致出血不止,可能對產婦造成生命的威脅。

自然產產婦發生產後立即性出血(發生在產後24小時內),產科醫生會確認陰☆禁☆道撕裂傷的情況,醫生說,「目前常見的產後大出血原因為子宮收縮不良、產道裂傷、胎盤前置及凝血功能異常」。包括多產婦、多胞胎妊娠或胎盤早期剝離、產程過久,都會讓產後大出血的機會增加。

當自然產產婦的出血量大於500c.c.(剖腹產出血量則多於1,000c.c.),即稱為「產後大出血」。醫生指出,若產後立即出血情況出現,必須立即做出適當處置,往往需要進行輸血,並找到出血原因以對症處理。萬一出血量多,出血情形仍未改善時,將會有切除部分或全部子宮的可能。

3、產後大出血的原因

產道撕裂傷

為了讓胎兒順利娩出,自然產媽咪發生產道(子宮頸、陰☆禁☆道及外☆禁☆陰)裂傷的情形,可說是非常普遍。產婦的骨盆大小、胎頭大小、生產胎次等因素,都會影響裂傷的程度,產道裂傷依傷口的深度可概分為1~4度,大部分產婦都屬於2度裂傷,少數產婦則會發生重度裂傷,傷及肛門括約肌或直腸黏膜。第一胎產婦裂傷傷及肛門或直腸的機率較高;生產時用力方式錯誤或急產,產程進展得太快,都可能會讓產道傷口像炸開般,形成不規則的重度裂傷。醫生指出,「產科醫生會針對狀況給予立即修補,而產婦在產後勤做骨盆腔底的運動(凱格爾運動),將有助改善狀況」。

胎盤留置

胎兒分娩之後,通常胎盤會在10分鐘之內娩出,但可能發生胎盤全部或一部分殘留於子宮內,影響子宮收縮而導致產後出血,此時必須將殘餘胎盤取出,才能止血。

子宮內翻

這是處理胎盤時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少見但嚴重,醫生解釋,「因胎盤與子宮相連,拉出附著子宮底部的胎盤,可能連同子宮拉出造成子宮內翻」,這將造成產後大出血及神經性休克,需要產科醫生立即處理休克狀況與進行子宮復位,醫生表示,「重定方式有二:一是以拳頭將子宮頂回並給予藥物;二是在麻醉情況下,從肚子把子宮拉回」,雖然子宮內翻屬於產科急症,所幸,若能及時發現並處理得宜,愈後良好。

不只考驗主治醫生的經驗,也考驗醫護團隊的默契,務求減少對胎兒及媽媽造成傷害的影響程度。這時除了主治醫生外,還需要助手立即協助在產婦的恥骨上施壓,同時對胎頭施以正常向下壓力,好讓胎兒肩膀通過;或是調整產婦的腿部姿勢,讓產道變寬,增加骨盆腔的出口,並適度切開會陰;也會試著改變胎兒的姿勢,不讓肩膀被卡住。在試過其他方法都沒效時,則會折斷胎兒的鎖骨或恥骨聯合,甚至把胎頭塞回去進行剖腹生產,但通常此時常發生嚴重的併發症了!

產後大出血

在正常生產過程中,產婦總有一些出血狀況,但身體凝血機制會發揮作用。但是當子宮收縮不佳或身體凝血機制失去作用時,將導致出血不止,可能對產婦造成生命的威脅。

自然產產婦發生產後立即性出血(發生在產後24小時內),產科醫生會確認陰☆禁☆道撕裂傷的情況,醫生說,「目前常見的產後大出血原因為子宮收縮不良、產道裂傷、胎盤前置及凝血功能異常」。包括多產婦、多胞胎妊娠或胎盤早期剝離、產程過久,都會讓產後大出血的機會增加。

當自然產產婦的出血量大於500c.c.(剖腹產出血量則多於1,000c.c.),即稱為「產後大出血」。醫生指出,若產後立即出血情況出現,必須立即做出適當處置,往往需要進行輸血,並找到出血原因以對症處理。萬一出血量多,出血情形仍未改善時,將會有切除部分或全部子宮的可能。

3、產後大出血的原因

產道撕裂傷

為了讓胎兒順利娩出,自然產媽咪發生產道(子宮頸、陰☆禁☆道及外☆禁☆陰)裂傷的情形,可說是非常普遍。產婦的骨盆大小、胎頭大小、生產胎次等因素,都會影響裂傷的程度,產道裂傷依傷口的深度可概分為1~4度,大部分產婦都屬於2度裂傷,少數產婦則會發生重度裂傷,傷及肛門括約肌或直腸黏膜。第一胎產婦裂傷傷及肛門或直腸的機率較高;生產時用力方式錯誤或急產,產程進展得太快,都可能會讓產道傷口像炸開般,形成不規則的重度裂傷。醫生指出,「產科醫生會針對狀況給予立即修補,而產婦在產後勤做骨盆腔底的運動(凱格爾運動),將有助改善狀況」。

胎盤留置

胎兒分娩之後,通常胎盤會在10分鐘之內娩出,但可能發生胎盤全部或一部分殘留於子宮內,影響子宮收縮而導致產後出血,此時必須將殘餘胎盤取出,才能止血。

子宮內翻

這是處理胎盤時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少見但嚴重,醫生解釋,「因胎盤與子宮相連,拉出附著子宮底部的胎盤,可能連同子宮拉出造成子宮內翻」,這將造成產後大出血及神經性休克,需要產科醫生立即處理休克狀況與進行子宮復位,醫生表示,「重定方式有二:一是以拳頭將子宮頂回並給予藥物;二是在麻醉情況下,從肚子把子宮拉回」,雖然子宮內翻屬於產科急症,所幸,若能及時發現並處理得宜,愈後良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