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音樂教育與智力發展關係

音樂教育能促進人的智力發展。 從教育學智慧發展規律來看, 嬰幼兒接受知識、思考問題都是離不開具體形象的。 他們首先運用形象思維, 在此基礎上發展抽象思維。 形象思維越豐富, 抽象思維也就越發達。 這是認識規律, 也是教育的規律。 記得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孩子們是憑形狀、色彩、聲音和一般的感覺來思考事物的。 ”因而, 家長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充分認識並掌握運用這些規律。


幼兒首先是通過聽覺來學習, “呀呀學語”就是從聽覺開始(人的智力的開端也是從聲音起步的)。 從幼稚園年齡的孩子抓起,

Advertisiment
訓練他們有良好的聽覺能力, 這對他們今後有很大好處。 幼兒一開始就模仿成人唱sol、mi、la, 探索各種節奏, 聽辨樂曲中的強弱, 區分樂曲中的不同音色, 尋找不同的曲式結構等等, 全都靠耳朵的聽覺來完成。


幼兒不但會參加合唱, 且能跟著琴唱准音, 而且還能學會叫大家輪著唱歌的音高、音準, 並且能控制自己的發聲和注意自己的音準。 這相對于一個幼兒來講, 是夠難的了。 但是幼兒能做到這一些, 而且是愉快、積極、主動地去參加。 這一切都是受大腦的直接制約和影響。 所以, 與其說是用嗓子在唱歌, 不如說是用智慧在唱歌。 又如:在音樂律動遊戲及節奏練習中, 幼兒要根據樂曲的音樂形象去創作動作、敲擊樂器,

Advertisiment
他們的視覺、聽覺、觸覺、手、腳以及呼吸表情和整個肌體的協調一致, 都得處在積極狀態中, 才能表現出優美的舞姿, 才能奏出和諧悅耳的節奏樂。
更重要的是這一切活動, 都在嚴格地訓練幼兒的思維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 並啟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音樂教育有利於大腦的發展


聰明是就人的大腦接受事物的能力、記憶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想像能力的強弱來說的。 從大腦的發展過程說明, 勞動與語言是發展大腦的主要條件。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勞動, 然後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了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 在他們影響下, 猿的腦髓就逐漸變成人的腦髓。 ”如今體育界推廣一種專為左手訓練的器械, 其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大腦的右半球。

Advertisiment
那麼進行音樂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工具, 如鋼琴、風琴、提琴、二胡、彈撥樂器、吹打樂器等不都是需要雙手活動嗎?這樣, 不單是樂器奏出的旋律能激發右半球的機能, 同時雙手的活動也促進兩半球的積極思維, 使大腦加強鍛煉, 提高大腦的能力, 很多喜愛音樂的青少年聰明的道理也就在這裡。 一些明智的教師、家長和懂得智力發展規律的人都是比較注意對孩子全面培養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