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對孩子的作用及影響

除了與各階段孩子發育相契合的音樂元素, 以及説明孩子更好體會音樂的道具, 或許你還需要幾個小提醒, 讓你更加瞭解孩子對音樂的需求。

1, 讓孩子的肢體在音樂中得到鍛煉

在給孩子播放音樂時, 別忘了他不過是孩子, 伴隨著音樂的身體扭動看上去並不像真正的舞蹈, 甚至還有些彆扭, 搖頭晃腦, 扭動屁股, 時不時亂蹦幾下或者轉幾個圈圈。 不過, 動作不優美並不妨礙幫助孩子鍛煉肌肉, 發展協調感、平衡感和空間感。

2, 音樂説明孩子釋放情緒

除了滿足孩子認知和身體發展的需要, 在家裡創造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還有利於孩子的情感發育和社會性的培養。

Advertisiment

我們都知道音樂可以説明釋放積壓的情緒, 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在還未發展出足夠表達情感的語言能力之前, 音樂就是最好的表現方式和釋放途徑。 當然, 父母千萬別把這當成隱藏或轉移情緒的技巧,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 你首先需要肯定孩子的情緒, 然後在他稍微冷靜下來一些之後, 再給他一段音樂, 為剛才的情緒找到釋放的視窗。

3, 音樂, 只為愉悅孩子自己

不管你多麼為孩子悅耳的歌聲或動人的舞姿所自豪, 請不要強迫他為你的朋友或親戚表演。 孩子會用肢體語言告訴你, 他這會兒是否想讓你欣賞他的歌聲或舞蹈。 如果他願意,

Advertisiment
你當然就可以帶著欣賞的目光期待他表演。 但是, 如果他並不願意, 你卻強迫他, 這很可能給他帶來一個不好的信號:這些快樂的事情原來不是為了愉悅自己, 而是取悅他人。

4,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表達

3歲甚至5歲以上的孩子才開始慢慢掌握和感受不同音樂、不同節拍之間的區別, 並隨著不同節拍調整自己的動作幅度和頻率。 所以, 不要在孩子還很小時, 就指望他能跟上每支曲子的節奏, 聽著快節奏的舞曲他可能慢吞吞地挪動著身體, 聽著柔美的輕音樂他卻活蹦亂跳到不行。 四五歲以下的孩子有著自己的個性和身體的節律, 他們不一定會按照聽到的音樂表達自己。

5, 和孩子一起分享音樂

孩子是最佳的觀察者和模仿者。

Advertisiment
所以, 除了孩子們喜歡的兒歌、童謠, 你完全可以把自己最愛的音樂和歌曲播放給他們聽, 他們很有可能像你一樣鍾愛於它。 無論你在打掃衛生, 還是做飯, 甚至看書, 都可以打開音樂, 不同風格的好聽音樂對孩子來說好處多多。 當然, 你家孩子還小, 歌詞不雅或節奏過於激烈的歌曲, 恐怕還得先排在播放範圍之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