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韓國:禮貌教育無處不在

記得一本書上說:禮貌是衡量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文化層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一個標準。 幾年的韓國生活, 我不敢說韓國人的文化層次和文明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 但他們良好的禮貌禮儀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次和韓國人打交道時, 發現他們無論大人小孩, 在問候別人的時候一定會先鞠躬, 至少也是要上身欠一欠, 然後才是面帶微笑的問候。 與人握手的時候, 一定是伸出右手, 同時左手搭在右手的小手臂上, 上身欠一欠。 在一些公眾場合的迎賓小姐, 在向大家鞠躬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一定是鞠躬後上身在下面停留幾秒鐘, 然後才直起上身的姿勢。 韓國人的問候無處不在, 走在韓國, 無論是在銀行, 還是在醫院、百貨商店, 你都能聽到他們親切的問候聲, 感受到他們的良好禮貌。 雖然只是一聲簡簡單單的問候, 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被尊重和被關心的感覺, 心情也會變得很愉快。

“韓國人怎麼會這麼講禮貌?”“韓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這個好的習慣?”……這些問題一直盤旋在我的腦中, 直到兒子上了幼稚園, 我才找到一些答案。

兒子初來韓國時剛滿2周歲, 對於韓國人的禮貌和語言一點不懂, 但幾個月的幼稚園生活後, 我卻看到了他身上可喜的變化。 以前看見大人無動於衷的他, 看見熟人會主動上前鞠躬問候了,

Advertisiment
遇到不認識的人, 只要大人在一旁提醒, 他也能上前鞠躬問候, “爺爺好!”“奶奶好!”“老師好!”“小哥哥好!”……才2歲的小人給人家鞠躬也是腰彎得很低, 頭差不多快要碰到地上了, 作為媽媽的我每每看到此情此景真是又高興又覺得好笑, 不禁感歎幼稚園老師教育作用之大了。

記得那時每天早上送兒子去幼稚園, 是一直要把他送到班級門口, 每次老師只要在, 看見我們到來, 一定是馬上迎上來, 雙手握著放在小腹部, 很正規的和我們鞠躬問候。 剛開始, 兒子不懂得和老師也要這樣問候, 但幾天幼稚園生活後, 他也能做到見到老師也象老師那樣問候了。 每一次當我要離開時, 老師還會要求兒子向我鞠躬道再見,

Advertisiment
在老師每天這樣的教育下, 我也象進行了一次禮貌禮儀的學習。 每一次, 在幼稚園的走道裡, 無論遇到哪一位元老師, 認識的也好, 不認識的也罷, 她們都一定會主動和父母問候的:“媽媽, 您早!”“媽媽, 請慢走!”……她們良好的禮貌總讓我有些許的感動。 我想老師課堂的教育固然是很重要, 但老師對孩子言傳身教的作用也一定是忽視不了的。

春節時小侄子小侄女見面, 發現他們對長輩十分尊重, 給他們禮物或者壓歲錢時, 他們一定是雙手接過, 鞠躬道謝的。 後來, 看見兒子從幼稚園帶來的照片, 是兒子接過院長頒發的獎狀的情景, 只見照片上的兒子也是雙手接過獎狀身體鞠躬狀的, 覺得小孩子從小一點一滴禮貌教育的影響灌輸,

Advertisiment
也是他們韓國人能夠長大以後這麼講禮貌的一個原因之一。

另外, 我想孩子良好的禮貌習慣的養成和父母的教育也是分不開的。

印象很深的是, 有一次和一位鄰居在電梯裡碰見, 當時她十歲的兒子也在一旁。 我們大人互相問候後, 只見鄰居馬上示意兒子向我問候, 孩子很聽話, 馬上向我鞠躬問候。 路過門衛時, 媽媽也不忘提示孩子向門衛叔叔問候, 我注意到媽媽也是一同問候的。 自那次後, 那個孩子不管在哪裡看見我, 都一定會主動和我鞠躬問候。 不只是這個孩子, 只要是認識我的孩子, 一般都能主動或者在大人的提醒下, 和我問候。 還有一次去一位韓國朋友家玩, 看見了她15個月的兒子, 孩子當時還不會說話,

Advertisiment
但媽媽還是

馬上叫他向我問候, 只見那個小不點還真的模仿媽媽的動作和我鞠了一個躬。 我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韓國父母對孩子的禮貌教育, 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 從孩子懂事起、從孩子還不會說話之際, 禮貌教育滲透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 禮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得到強化和鞏固, 難怪……

時常的, 在電視、電臺會有一些公益廣告, 有教育孩子要孝順父母的, 也有教育大家節約用水的, 也有教育公司職員接電話的禮儀的……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大氛圍中, 孩子每天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 就如同我們古代的孟母三遷一樣,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作用之大也是不可忽視的吧。

總覺得, 一種好的習慣的養成, 不是靠一天兩天的突擊學習就可以學到的, 而是要靠日積月累的反復強化、鞏固,才能形成一種習慣,相信禮貌教育也如此。

而是要靠日積月累的反復強化、鞏固,才能形成一種習慣,相信禮貌教育也如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