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相信孩子就好

為人父母以後, “小時候”這個詞也許還會掛在嘴邊或放在心裡, 但常常不是用來回憶, 更多時候, 我們喜歡拿著它來做這樣的對比:我小時候vs他小時候。

我小時候可以獨自在街上一直玩到上床睡覺, 他今天甚至在社區裡玩耍, 都必須有人看管!

我小時候是大自然的孩子, 他熱衷於與電視、手機、iPad為伴!

我小時候在大人看不見的地方幹著“壞事“長大, 他小時候這樣的機會不太多。

……

其實, 這個對比的過程中夾雜著各種滋味:慶倖中帶著無奈, 興致中帶著茫然。

“真希望讓孩子回到從前。 ”(當然, 那是不現實的!)

“真不知道今天的孩子長大會成什麼樣?”(每一代的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困惑!)

Advertisiment

“每次帶著孩子奔走在各種興趣班, 我常常帶著點兩難的味道。 ”(是向左, 還是右?是回歸, 還是在潮流中前行?永遠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道謎題。 )

正如我們的父母也不曾想過我們會成長為今天的樣子, 我們當然也無法預知我們的孩子未來會怎樣。 其實, 若想保持做父母的淡定從容, 不在於我們掌握了多少“確定的技術”, 而在於對“不確定性”的認識有多深、有多遠。

“真的不知道什麼樣的孩子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 但是我覺得一個平和的, 一個有愛心的, 一個摔倒了能自己爬起來的, 一個可以慢慢等待別人玩完自己再玩的孩子, 才是未來社會需要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一位母親這樣告訴我們。

“其實, 今天我們最看重的是員工的良好品質以及好習慣。 ”全球著名的杜邦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這樣說。

看來, 我們需要在不確定的今天, 為未來選擇一些可以確定的元素——比如誠實、友善、禮貌、堅持等。 同時, 在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時, 多做些更為美好的假定, 比如, 相信孩子是帶著他的天性與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

這樣, 我們便無須對比那個無法比較的“小時候”, 我們什麼也沒失去, 卻獲得了一個與這個假設同在的幸福感, 看到了孩子更多成長的可能性, 也為我們自己找到一種更為彈性的生活狀態。

試一試?站在未來角度看今天, 看今天這個成長中的孩子, 或許你會對當下的各種小問題釋然許多!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