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面對孩子間的爭吵請勿沖動

案例:

同住一個小區的靈靈媽和奇奇媽經常帶著孩子到草坪玩。 一次, 靈靈看到奇奇的小汽車比自己的好玩, 就問他:我們換著玩好嗎?奇奇不答應, 兩人吵了起來, 靈靈還把奇奇的小汽車摔在地上。 奇奇也不甘示弱, 一把將靈靈推倒在地

聽到孩子爭執哭鬧的聲音, 奇奇媽趕緊走了過來, 扯過兒子就是一頓訓斥:你怎么把小妹妹給弄哭了?真不像話!靈靈媽則叫過靈靈, 詢問發生了什么事, 并讓靈靈自己分析剛才的舉動是否正確。 最后, 讓靈靈主動找奇奇道歉, 兩人重歸于好。

分析:

爭吵, 是孩子間很常見的事情。

Advertisiment
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 但由于其社會性甚弱, 不了解他人和自己有不一樣的需要和感覺, 不懂得體諒別人和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事情, 故而在和同伴相處時, 常會以自我為中心, 認為別人應該順應自己的需求。 在不能如愿的情況下, 就易發生爭執吵架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 引發孩子爭吵的具體原因主要有:

玩具、用品支配權的爭奪。 自己明明已經有一大堆玩具, 卻偏要別人的那個, 覺得人家的玩具更好玩;或霸占著某種食物, 不肯與同伴分享等。

同伴身體間有意或無意的觸碰, 或所搭建的積木被踢倒、破壞等, 都可能因此而起爭吵。

大人處理事情不弄清誰對誰錯, 或者一味強調大的就要讓著小的,

Advertisiment
使較大的孩子對成人不公平的處事態度心生不滿, 就會將氣憤的情緒發泄到同伴身上, 引起紛爭。

另外, 有些孩子特別容易與同伴發生沖突, 很可能是存在某些家庭問題, 如父母離異、家長要求過于嚴厲苛刻、在家就是個小霸王等;或因生活習慣不好, 容易討人嫌或被人嘲笑等, 都容易導致孩子情緒不穩定、內心缺乏安全感, 從而稍不如意就會與人爭吵。

面對孩子間的爭吵, 家長的介入需要理性。 在上述案例中, 奇奇媽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 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 只會加深孩子對同伴的仇視和對大人處事不公的不滿。 而靈靈媽能夠在第一時間喚開孩子, 問清爭吵緣由, 并讓靈靈自己分析判斷。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做法值得借鑒。 另外, 家長們還可以參照如下的原則和方式去處理孩子間的爭吵:

不急于干涉

發現孩子吵架時, 先要保持冷靜, 持中立態度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及時轉移孩子注意力

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性, 將其中一位迅速帶離現場, 或者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 讓他遠離爭吵。

保留孩子的尊嚴

如果確實需要對孩子進行明確的批評教育, 也不要對孩子的個性和人格作出侮辱式的評判, 避免給他人心目中留下壞孩子的錯誤印象, 從而嘲諷、排斥他, 使孩子生活在自卑當中。

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

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分析對錯, 了解他對事情的看法, 從而幫助他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Advertisiment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推薦閱讀:淘氣孩子成長妙招世上沒有壞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