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面對孩子的危險舉動

危險舉止
小環在幼兒園總是做些與眾不同的危險動作, 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老師一直想阻止她這樣做:“太危險了, 不要這樣做了!”然而, 小環卻沒有停下來……

心理分析:

小環究竟為什么盡做些與眾不同的事呢?老師和家長都感到不可思議, 小環自己其實也不清楚:“我不由自主地就變成那個樣子了。 ”就是說, 她是無意識地在動。 因此, 即使你命令她停止也停止不了。 有時受到批評以后, 仍然重犯同樣的錯誤。 心理學稱這種行動為“吸引注意行動”。 這是蘊藏在孩子內心深處、強烈希望引人注意的情感在作祟。

Advertisiment

為媽媽支招:

孩子之所以做出這些引人注意的行為, 是受“希望引人注目的情感”所支配, 所以斥責、警告、命令停止等做法, 正好使他的“詭計”達到了目的。 因此, 即使受到勸阻, 他也絲毫無動于衷, 反而愈演愈烈。

對待這種“引人注意行為”的辦法是:第一, 不予理睬。 你佯作不知, 他的“詭計”達不到目的, 自然就銷聲匿跡了。 第二, 大多數做出這種舉動的孩子, 是在家里得不到與父母談心的機會而感到寂寞的孩子。 平時家長應經常與他談心, 一起玩耍, 滿足他的心理要求, 這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

做危險游戲

“火柴危險, 不許動!”“菜刀會割破手指, 不能動!”“煤氣危險, 不要去摸它!”這種一心想保護孩子免遭危險的媽媽, 總是想讓孩子遠離危險物。

Advertisiment
然而, 孩子遠離危險物就果真能確保安全嗎?

心理分析:

孩子總是在拚命尋找或體驗大人所意想不到的事情。 特別是家長禁止做的事情, 對他們更是有著極大的誘惑力。 家長的禁止往往產生相反的效果, 常常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媽媽總是拿這個玩, 卻不讓我玩。 ”他想摸一摸、動一動的欲望非常強烈, 當家長不在身邊時, 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為媽媽支招:

孩子的這種強烈好奇心是無法抑制的。 與其禁止, 還不如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采取積極措施, 培養孩子對付危險的能力。 比如, 指導孩子學會使用火柴或菜刀等。 不僅教他如何使用, 還要讓他反復操練。 這種做法的優點有兩個:一是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以后,

Advertisiment
即使家長不在, 他也不會去妄動那些曾經誘惑過他的東西了。 不要懷疑孩子一旦掌握了用法會不會越干越想干, 一定要相信孩子, 讓孩子盡情享受到與家長在一起使用危險物時的興奮、喜悅之情。 二是孩子可以學會防止危險的要領, 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他們掌握了技巧之后, 即使一個人去做, 也會安全無誤。

冒險行為

4歲的小娜在公園里玩時, 爬上了一棵小樹。 “太危險了, 不許爬!”媽媽連忙制止。 “只往上爬一點。 ”小娜開始講條件。 “會摔斷腿的, 不要爬啦!”媽媽嚇她。 “要是不摔斷腿呢?”小娜說。 “那也不行。 ”……

心理分析:

登高也許會是任何一個孩子的夢想和心愿。 他們抵抗不了爬樹的誘惑。 被禁止爬樹的小娜想不通, 心里感到不滿。

Advertisiment
她也許會想, 如果今天不讓爬, 那么明天就在媽媽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爬。 當然, 危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為媽媽支招:

現在, 當著媽媽的面, 孩子想要做這種冒險游戲, 媽媽就應該放手讓她去做。 要知道, 如果孩子在媽媽看不見時做這類冒險游戲, 那就更危險了。 因此媽媽與其限制她的行為, 倒不如積極主動地將爬樹的技巧教給她, 然后再說幾句提醒的話:“要非常小心地爬, 今天就爬到這么高吧, 不要再往上爬了。 ”

媽媽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體魄健壯、思想活躍的人, 就必須有一定的膽量。 因為擔心孩子受傷, 就放棄磨練孩子意志和進行全身訓練的機會, 以及放棄冒險換來的快樂, 這種消極態度是不足取的,

Advertisiment
會使孩子失去許多鍛煉的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