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代教育:老人教育孩子偶爾要扮弱

老人愛孩子, 總希望做一棵可以讓孩子依靠的大樹。 但是, 在長輩們的羽翼下備受呵護的孩子有時會表現出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做事被動、情緒不穩定等性格。 其實比起面面俱到的照顧孩子方式, 老人們不妨採取一種更巧妙的教育方法——適度扮弱, 轉換位置, 讓孩子有機會照顧您, 讓他在這個過程中體會生活, 培養對家庭的責任心。

選好扮弱的時機

我們身邊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老人拎著一大堆剛買的東西帶孩子向家走, 孩子磨著讓老人抱, 一路走一路央求, 實在得不到滿足時就會耍賴哭起來。

Advertisiment
通常老人採取的方法和態度不外乎妥協, 或是跟孩子講道理, 說自己沒有手再來抱孩子, 實在沒有效果時有的老人就忍不住跟孩子發脾氣, 還責怪孩子不懂事, 甚至責駡過後一路上再也不理睬孩子。 其實在老人覺得自己力不從心, 或者難以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時, 就要換一種適度扮弱的教育方法, 這樣和孩子更容易溝通, 並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 老人在陪伴孩子遊戲的時候可以蹲或坐下來輕微地喘息著對孩子講:爺爺奶奶也很累了, 我們一起歇會兒吧, 借此機會讓孩子幫忙拿杯子倒水給自己喝。 休息時, 老人可以擁抱一下孩子, 時間可以略微長一些, 因為孩子有時耍賴是因為他時時都需要長輩的氣息和關愛。

Advertisiment
在擁抱孩子時, 老人可以試著默默地把頭靠在孩子的肩膀上幾秒鐘, 孩子很可能立刻變得安靜懂事起來。

掌握扮弱的程度

根據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 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長輩都儘量不要干涉, 不伸手, 讓孩子自己去幹。 一個人的才幹不是生來就有的, 各種能力必須經過實踐, 才能有所提高。

老人在合適的場合適度示弱, 能讓孩子的心變得柔軟起來, 他們會因為同情老人而克制自己過分的需求。 在孩子克制自己並幫助老人時, 他的能力也變得強大起來, 同時更加獨立自主, 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從小就有擔當的孩子, 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會充滿信心和力量, 並且有膽量和勇氣克服困難。

扮弱時,

Advertisiment
老人一定要注意當時的情形和示弱的程度, 比如爺爺和孩子比賽下棋或運動時, 不妨表現偶爾讓孩子贏一次, 增強他們自信心和興趣;而奶奶要求孩子關電視時不能軟弱地求孩子。 再有, 扮弱時老人注意不能做出過分可憐的樣子, 否則孩子會覺得老人不夠真心, 建議老人扮弱時儘量心平氣和些, 提出建議和要求, 孩子就會更理解你。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從孩子呱呱墜地那天起, 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 作為一個獨立的人, 他的成長不僅是身體和智力方面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人格和人品方面的。 長輩應該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正確引導, 使其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 因而, 長輩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Advertisiment
也對家庭成員, 尤其是老人樹立起愛護和照顧的責任心。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可以從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 很多老人認為孩子會越幫越忙, 自己5分鐘能做好的事情, 孩子半個小時都做不好, 所以不讓孩子做事情。 其實您不妨扮弱一下, 對孩子說自己身體不舒服, 讓孩子幫忙做最簡單的事情, 比如倒水、捶背, 讓他清楚家裡藥箱的位置並幫忙拿藥給您, 讓他收拾自己的玩具。 總之, 如果不想要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 就千萬不要做一個萬事包辦的老人。 雖然這些都是小事, 但對培養孩子責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