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防止寶寶吐奶的“4大必殺技”

如何防止寶寶吐奶

“寶寶剛出生時, 看著她大口大口地吸吮乳汁的樣子, 我心裡美滋滋的。 可是, 有時她剛剛吃完, 奶水就又順著嘴角流了出來, 有的時候還會嗆進鼻子裡, 小臉憋得通紅, 看著她那難受的樣子, 真是好可憐啊。 .儘管寶寶精神和食欲仍然很好, 但我還是有些擔心。 ”朵朵媽又在向表姐李茜求助了。

“不要緊的, 這是正常現象。 ”表姐安慰她說。

“這我也知道, 可是,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防止寶寶吐奶啊?”

看著寶寶在自己的懷裡大口大口地吃著奶, 這是新手媽媽們最幸福的時刻了!但是, 很多年輕的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吧 —剛給寶寶喂過奶,

Advertisiment
寶寶卻馬上又吐了出來。 這時你的心情是不是和朵朵媽一樣, 既著急又心疼呢?

儘管很多新手父母都知道寶寶吐奶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 但是一看到自家寶寶吐奶時, 還是緊張得不知所措。 那麼, 有沒有什麼辦法防止寶寶吐奶呢?要回答這個問題, 就要先從導致寶寶吐奶的特殊生理結構說起了。

新生兒的胃呈水準位

寶寶吐奶, 有可能是媽媽餵奶後改變抱姿所致, 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寶寶生理上的特點。 由於寶寶的胃還沒有發育完全, 所以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 呈水準位元, 處於不穩定狀態, 而且容量小;同時胃的入口部位的肌肉還比較鬆弛, 不能很好地收縮, 從而使得進入胃裡的奶汁比較容易流回食道。

Advertisiment

還有, 細心的媽媽一定會發現, 小寶寶含乳☆禁☆頭的樣子笨笨的, 所以寶寶吃奶常常是將奶水和著空氣一起吸到胃裡。 這樣, 當寶寶打嗝或身體晃動時, 吃進去的奶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

那麼, 有什麼辦法可以防止寶寶吐奶呢?

防止寶寶吐奶的“四大必殺技”

(1)正確的餵奶姿勢很重要。 新手媽媽們給寶寶餵奶時, 一定要把寶寶抱在懷裡, 讓寶寶的身體與水平線處於45°角左右的傾斜狀態, 胃裡的奶液就會很自然地流入小腸, 這樣就會大大減少吐奶的概率。 媽媽們千萬不要圖省事, 讓寶寶平躺在床上吃奶, 這可是預防寶寶吐奶的大忌哦。

(2)幫助寶寶拍背、打嗝。 給寶寶喂完奶後, 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

Advertisiment
輕拍寶寶後背, 讓寶寶通過打嗝排出吃奶時吸進胃裡的空氣, 一般輕拍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這可是防止寶寶吐奶的最好辦法哦。

(3)寶寶吃完奶不宜馬上仰臥。 餵奶後, 最好把寶寶豎抱在身上20 ~ 30 分鐘, 不要急著把寶寶平放在床上。 把寶寶放在床上時, 先讓寶寶側臥一會兒, 然後再改為仰臥。

(4)掌握好每次的餵奶量。 為了防止寶寶吐奶, 媽媽們還可以採取“少量多次”的辦法, 就是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 不過餵奶次數可以適當增加。

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應對寶寶吐奶

寶寶在吃完奶後奶水經常會從嘴角流出來, 有時候還會嗆進鼻子裡, 甚至會導致寶寶窒息, 這樣是很危險的。 因此, 將寶寶平放在床上時,

Advertisiment
最好將浴巾折疊好墊在寶寶身體下面, 使其上身略抬高一些。 如果寶寶躺著時發生吐奶, 要馬上把寶寶的臉側向一邊, 以免被奶水嗆著。

寶寶 4個月大以後, 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 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 吐奶的次數就會明顯減少了。

新 手 媽 媽 喂 養 經

正確區分“溢奶”與“吐奶”

雖然吐奶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新手媽媽們也不要因此而大意哦!寶寶吐奶一般分為“溢奶”和“吐奶”兩種情況。 我們通常說的寶寶吐奶也叫“溢奶”, 是指寶寶在吃完奶後奶水從嘴角流出來的現象。 而“吐奶”與溢奶不同, 吐奶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較強烈的嘔吐, 吐奶現象往往是偶發的。

溫馨提示6個原因引發寶寶吐奶

Advertisiment

(1)餵養方式不當, 如吞奶過快、餵奶時吞入較多空氣、餵奶時過多翻動寶寶等;

(2)各種感染(如感冒)引起的嘔吐, 一般伴有流涕症狀, 感冒好了, 吐奶消失;

(3)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吐奶, 一般表現為噴射性吐奶並伴全身明顯中毒症狀, 如發熱、抽搐、前囟膨隆等;

(4)外科疾病, 如先天性幽門肥厚、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等, 一般還伴有體重不增、消瘦、大便異常等症狀;

(5)胃黏膜受刺激, 寶寶服用紅黴素、磺胺等藥物易引起嘔吐;

(6)胃食管返流。

如果新手媽媽們發現寶寶在吐奶的同時還有其他異常狀況, 自己又無法確定原因, 一定要及時抱寶寶去看醫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