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嬰兒吞氣症的治療與預防措施

有的嬰兒, 在哺乳中或哺乳後, 突然中斷吮乳, 躁動不安, 陣發性兩手握拳, 兩臂屈曲(或伸直), 兩腿伸直, 全身用力, 面紅耳赤, 哭鬧不停。 或在睡中突然尖叫, 頭向後伸, 輾轉不安, 面色蒼白, 滿額大汗, 手腳發涼, 吐奶不止, 腹鳴響亮, 放屁頻頻, 放屁後略見輕鬆。 其原因是由於嬰兒吃奶時吞進了較多量的空氣。 吞下的空氣聚集在胃下部, 乳汁留在胃的上部, 空氣不能逸出, 而進入小腸及大腸, 引起陣發性腸痙攣和腹痛。 這與小兒的體質有一定關係, 多見於男嬰。 小兒性子急, 母親的乳☆禁☆頭括約肌如果過度緊張, 出奶太慢,

Advertisiment
或乳☆禁☆頭太短, 甚至陷入, 使小兒吃不到奶, 小兒就支吞進大量空氣。

發作時可用濕熱毛巾外敷腹部, 或服用小量鎮靜劑。 一般來說, 到生後三個月, 少數到六個月時, 症狀可自行消失而痊癒。

預防的措施是:每次哺乳時間不宜超過二十分鐘, 有吞氣症的嬰兒吃奶不要取臥位, 而要採用立位或坐位, 哺乳中和哺乳後, 要豎抱小兒靠在母肩, 輕拍兒背, 使吞進的氣體逸出。 睡時要讓嬰兒取半坐半臥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