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如何選擇剖宮產的麻醉

根據患者病情選擇硬膜外麻醉、腰麻、局麻、全麻等。 腰麻一硬膜外麻醉是較為理想的麻醉方法。

由於剖宮產率的不斷升高, 剖宮產術中的麻醉方式是否恰當, 直接關係到手術進行的難易以及母嬰的安全。 故在手術中不僅要有熟練的手術操作技術, 合適的麻醉選擇和安全的麻醉理念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剖宮產手術麻醉的術前準備

1.掌握好剖宮產的適應證以及選擇恰當的手術時機。

2.糾正全身情況, 根據不同病情進行具體處理。

3.進行基本術前準備, 包括備血、備皮、留置尿管等。

4.術前用藥, 給予預防性抗生素;對未成熟的胎兒用藥促肺成熟。

Advertisiment

5.做好新生兒搶救準備工作, 最好新生兒科醫師參加。

6.產科醫師和麻醉醫師與患者簽定好知情同意書。

(二)剖宮產手術可能的麻醉意外

剖宮產手術中麻醉一般是安全的, 但由於孕期身體狀況的改變以及產婦的個體差異, 也有可能發生麻醉意外和併發症。

1.部分產婦使用麻醉藥物後可能會出現中毒、過敏、高敏、神經毒性等反應, 甚至導致休克、呼吸心跳停止;

2.某些麻醉藥可引起惡性高熱、精神異常;

3.在椎管阻滯麻醉或基礎麻醉時, 可能導致呼吸抑制、血壓下降或麻醉平面過高, 發生不良後果;

4.全身麻醉時引起喉或支氣管痙攣;

5.由於剖宮產術急診偏多, 故在全麻時, 儘管在麻醉前已經採取力所能及的預防措施,

Advertisiment
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發生嘔吐、誤吸、反流, 甚至窒息死亡;

6.不同麻醉方式可能引起的併發症:

(1)操作規程如脊椎穿刺、插管、注射麻醉藥物後, 可能發生腰背痛、頭疼、硬脊膜外血腫、神經損傷, 甚至截癱致殘等不良後果。

(2)全麻氣管插管過程中, 可能發生牙齒損傷或脫落、鼻出血、唇出血、嘔吐、誤吸、喉痙攣、喉水腫、聲帶損傷、支氣管痙攣、惡性心律失常;全麻後蘇醒延遲或呼吸不恢復。

(3)硬膜外麻醉導致全脊髓麻醉:硬膜外血腫致截癱;一過性或永久性下肢神經損傷;腰麻後引起頭暈、頭痛。

(4)椎管阻滯穿刺或局麻時, 已嚴格按常規消毒操作, 仍發生術後穿刺或注射部位感染。

(5)因麻醉和手術緊急需要, 可能需要進行有創動脈、靜脈監測時,

Advertisiment
發生血氣胸或血管損傷。

(6)麻醉誘發、加重已有的合併症, 導致組織器官功能損傷和衰竭。

(7)麻醉過程中, 發生各種心律失常、神經反射性血流動力學改變等。

7.麻醉手術中輸血輸液可能發生致熱原反應、過敏反應、血源性傳染病等。

8.產婦本身合併其他疾病或有重要臟器損害者, 相關併發症和麻醉危險性顯著增加。

9.急診手術麻醉的危險性明顯高於擇期手術患者。

(三)常用剖宮產手術局麻藥物

1.1.5%鹽酸利多卡因pH為3.5~5.5, 注人神經周圍需經體內緩衝到生理範圍才釋放出足夠的非離子形式利多卡因, 透過神經鞘膜, 使神經傳導阻滯, 緩衝所耗時間, 使麻醉的潛伏期延長。

2.1.73%碳酸利多卡因pH為7.3, 具有起效與鎮痛擴散快,

Advertisiment
對感覺與運動阻滯強, 擴散範圍廣的特點。 但對迴圈影響大, 對基礎低血壓者慎用。 特別適應于剖宮產術。

3.0.5%布比卡因作用時間長, 可阻斷交感神經, 使迷走神經張力相對提高, 加速腸蠕動恢復等, 不易出現運動阻滯和快速耐藥性, 能使麻醉的潛伏期延長。

4.0.75%羅比卡因腰麻的麻醉效能類似於布比卡因, 交感神經阻滯平面羅比卡因明顯高於布比卡因, 這可能與羅比卡因的脂溶性低於布比卡因有關, 對新生兒無不良影響;但羅比卡因易致術中迴圈波動, 明顯抑制皮質醇分泌。

(四)常用剖宮產手術麻醉方法

1.連續硬膜外阻滯法

方法:連續硬膜外阻滯法:一般選擇穿刺點L2~3間隙, 確認在硬膜外腔後給予試驗量, 然後藥分次、小量注入麻藥,

Advertisiment
同時嚴密觀察血壓、迴圈的變化, 15~20分鐘即可出現較完善的麻醉平面。

(1)優點:①方法簡單, 安全性高;②比腰麻適用範圍廣;③且不受手術時間的影響。

(2)缺點:①鎮痛起效慢, 有時需要30分鐘;②由於硬膜外導管位置的關係, 有鎮痛效果不全;③採用的局麻藥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運動神經阻滯。

(3)合併症:①局麻藥意外注入靜脈可引起中毒反應;②阻滯廣泛引起危險;③可出現低血壓;④局麻藥注入蛛網膜下腔可造成全脊麻。

(4)禁忌證:①未糾正的低血容量;②凝血機制紊亂;③背部有感染存在;④顱內占位性病變;⑤過度肥胖不易選擇穿刺點或肌肉營養不良者;⑥精神異常者。

2.蛛網膜下腔阻滯法

方法:穿刺選擇L3-4間隙, 穿刺針刺過一定的阻力後, 試拔出針芯看有無腦脊液外流, 見腦脊液流出表明進入蛛網膜下腔,將配好的局麻藥注入,迅速翻身平臥、測血壓、脈搏、胎心及麻醉平面。麻醉平面應控制在胸8以下,一般不超過胸6,10分鐘後在手術區針刺完全無痛。

(1)優點:①阻滯效果完善;②起效快;③可根據麻醉要求進行平面調整。

(2)缺點:①血壓下降明顯,不易控制;②麻醉時間較短,有時不能完全滿足手術要求;③有時會引起頭痛等麻醉副反應。

(3)合併症:①引起局麻藥中毒反應;②可能術後引起頭痛、腰痛等症狀;③容易出現低血壓;

(4)禁忌證:①未糾正的低血容量、伴有休克者;②凝血機制紊亂;③背部有感染存在;④顱內占位性病變;⑤嚴重高血壓;⑥精神異常者。

3.腰麻一硬膜外聯合麻醉

方法:穿刺選擇L2以下部位,採用“針套針”的方法,待硬膜外穿刺成功後,從該針內放入24~27G蛛網膜下腔穿刺針,見腦脊液流出後注入藥物,拔出腰麻針後,從硬膜外針內置人硬膜外導管3~4釐米,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在手術過程中從硬膜外加入麻藥。

(1)優點:①方法簡單,安全性高;②阻滯效果完善,利於調節平面;③起效快,且不受手術時間的影響,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麻醉方法。

(2)缺點:最大的問題是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3)合併症:①局麻藥意外注入靜脈可引起中毒反應;②部分局麻藥滲入蛛網膜下腔可造成全脊麻;③部分藥物引起瘙癢、噁心、嘔吐等症狀;④尿瀦留;⑤嚴重低血壓。

(4)禁忌證:①嚴重貧血、未糾正的低血容量;②凝血機制紊亂;③背部有感染存在;④顱內占位性病變;⑤過度肥胖不易選擇穿刺點或肌肉營養不良者;⑥嚴重高血壓;⑦精神異常者。

4.硬膜外輔助靜脈麻藥

方法:成功硬膜外麻醉後,常輔以局麻或麻醉性鎮痛、鎮靜藥,常用藥物主要有氯胺酮、異丙酚、芬太尼。

氯胺酮的心血管興奮作用可拮抗硬膜外阻滯導致的血壓下降,對呼吸的抑制與劑量有關。少量氯胺酮可增強麻醉效果,消除疼痛,對母、嬰無影響,但必須注意監測呼吸、血壓以及胎兒出生後有無窒息。給予適量的異丙酚可緩解產婦的應激反應,但對胎兒有影響,選擇時要慎用。少量的芬太尼可明顯的減少產婦術中的寒戰反應,但其也可降低產婦的血壓而引起胎兒窘迫,在使用過程中應嚴密監測血壓,防止低血壓的發生。

見腦脊液流出表明進入蛛網膜下腔,將配好的局麻藥注入,迅速翻身平臥、測血壓、脈搏、胎心及麻醉平面。麻醉平面應控制在胸8以下,一般不超過胸6,10分鐘後在手術區針刺完全無痛。

(1)優點:①阻滯效果完善;②起效快;③可根據麻醉要求進行平面調整。

(2)缺點:①血壓下降明顯,不易控制;②麻醉時間較短,有時不能完全滿足手術要求;③有時會引起頭痛等麻醉副反應。

(3)合併症:①引起局麻藥中毒反應;②可能術後引起頭痛、腰痛等症狀;③容易出現低血壓;

(4)禁忌證:①未糾正的低血容量、伴有休克者;②凝血機制紊亂;③背部有感染存在;④顱內占位性病變;⑤嚴重高血壓;⑥精神異常者。

3.腰麻一硬膜外聯合麻醉

方法:穿刺選擇L2以下部位,採用“針套針”的方法,待硬膜外穿刺成功後,從該針內放入24~27G蛛網膜下腔穿刺針,見腦脊液流出後注入藥物,拔出腰麻針後,從硬膜外針內置人硬膜外導管3~4釐米,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在手術過程中從硬膜外加入麻藥。

(1)優點:①方法簡單,安全性高;②阻滯效果完善,利於調節平面;③起效快,且不受手術時間的影響,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麻醉方法。

(2)缺點:最大的問題是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3)合併症:①局麻藥意外注入靜脈可引起中毒反應;②部分局麻藥滲入蛛網膜下腔可造成全脊麻;③部分藥物引起瘙癢、噁心、嘔吐等症狀;④尿瀦留;⑤嚴重低血壓。

(4)禁忌證:①嚴重貧血、未糾正的低血容量;②凝血機制紊亂;③背部有感染存在;④顱內占位性病變;⑤過度肥胖不易選擇穿刺點或肌肉營養不良者;⑥嚴重高血壓;⑦精神異常者。

4.硬膜外輔助靜脈麻藥

方法:成功硬膜外麻醉後,常輔以局麻或麻醉性鎮痛、鎮靜藥,常用藥物主要有氯胺酮、異丙酚、芬太尼。

氯胺酮的心血管興奮作用可拮抗硬膜外阻滯導致的血壓下降,對呼吸的抑制與劑量有關。少量氯胺酮可增強麻醉效果,消除疼痛,對母、嬰無影響,但必須注意監測呼吸、血壓以及胎兒出生後有無窒息。給予適量的異丙酚可緩解產婦的應激反應,但對胎兒有影響,選擇時要慎用。少量的芬太尼可明顯的減少產婦術中的寒戰反應,但其也可降低產婦的血壓而引起胎兒窘迫,在使用過程中應嚴密監測血壓,防止低血壓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