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准媽媽的宮縮狀況全面詳細解碼

宮縮是每位孕婦辨別胎兒狀況的重要指標, 但許多准媽媽對於宮縮所傳遞的訊息, 仍是一知半解。 本文將針對宮縮狀況一一解碼, 讓准媽媽們能安心度過孕期, 快樂迎接寶寶的到來!

Q 1:何謂宮縮?

Ans:子宮出現收縮現象就叫宮縮。 從懷孕開始, 子宮會自然出現零星且不規則的收縮;這種宮縮通常強度不強, 孕婦也不會感到疼痛及造成子宮頸變化。 在醫學上稱這種收縮, 叫做「Braxton Hicks收縮」。 「Braxton Hicks收縮」通常會一直持續到孕期最後一個月, 才變得比較不頻繁。 但到懷孕最後1、2周時又轉變為頻繁, 甚至10~20分鐘就收縮一次, 部分還呈現規律性。

Advertisiment
到了懷孕最後期, 這種收縮還會令孕婦感到很不舒服, 稱為「假性陣痛」。 這時候的宮縮, 很難與進入待產的真正陣痛區分, 有時候必須到醫院檢查與進一步觀察才能知道。

何謂宮縮

Q 2:何謂早產陣痛?

Ans:一般要定義「早產陣痛」, 必須符合下列要素:

(1)要有規律的收縮

(2)要合併內診檢查子宮頸的變化。

也就是說在懷孕20~37周時, 子宮收縮頻率每20分鐘4次以上, 或一小時8次以上, 並由同一檢查者認定子宮頸有進行性變化〈變軟或80%以上的變薄〉, 或產婦之子宮頸于初次檢查時已有1公分以上之擴張, 即定義為早產陣痛。

一般不收縮時的子宮壓力大約是10mmHg, 當子宮收縮壓力增加到大於25 mmHg 的時候, 孕婦才會開始感覺到酸痛的滋味。 這種酸痛,

Advertisiment
有點類似月經來臨般的腹痛, 不止下腹部不舒服, 還會痛到腹股溝甚至有持續性下背酸痛;嚴重的還會伴隨陰☆禁☆道分泌物增加及陰☆禁☆道出血。 而當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情況時, 就要盡速就診。

Q3:引發宮縮的外力因素?

Ans:除了生理上自發性的宮縮之外, 有些外力狀況也會引發宮縮。

1、跌倒─腹部不慎受到撞擊時, 不但會壓迫到子宮內的胎兒, 也會因疼痛、驚嚇導致子宮內血液供給變少, 嚴重的撞擊甚至還會造成胎盤早期剝離, 危及媽媽與胎兒的生命。

2、提搬重物─拿重物或搬運物品時, 會在腰及下腹部用力, 引起腹部的壓迫及子宮的充血, 所以會有流產、早產的危險。 若是不得已的情況〈如抱小孩〉, 最好先蹲下彎腰, 抱緊孩子或物品後,

Advertisiment
再站起舉腰。

3、常見的病因─子宮感染或子宮外的感染, 如泌尿道感染、陰☆禁☆道炎。 胎盤異常、子宮異常或是子宮過大等, 例如多胞胎懷孕、葡萄胎。

4、緊張、過度疲勞─臨床的觀察, 孕婦長期處於過度緊張與疲勞的環境下也較容易出現頻密的宮縮。

5、屈著身體或采壓迫腹部的姿勢─懷孕時由於重心前傾, 因此有許多准媽媽會不自覺地彎腰駝背, 但這樣的姿勢容易造成骨盤塌陷, 胎兒位置也無法保持在正確的胎位。 此外, 彎腰動作也會加重身體負擔, 造成背脊及腰椎疼痛感。

6、進行和非懷孕時同樣的性☆禁☆生☆禁☆活─懷孕時雖然可維持性☆禁☆生☆禁☆活, 但劇烈的性☆禁☆交動作及射☆禁☆精, 容易引發子宮收縮, 男上女下的姿勢也會壓迫腹中胎兒。

Advertisiment
此外, 懷孕前三個月和最後一個月, 是胚胎著床發育和即將臨盆的敏感時期, 最好能節制或避免性☆禁☆生☆禁☆活。

7、身體處於長期的搖晃狀態、從事激烈的運動─由於劇烈運動時, 常會不自覺使用到腰、腹部力量, 或是時間太長而造成過度疲勞;所以, 若要長時間的搭乘交通工具, 最好先徵詢醫師建議, 以免發生意外。

8、冷水浴─突然的溫度改變, 會使通過身體的血流變少, 對於需要溫暖的子宮環境會有不當刺激, 進而造成收縮發生。

Q 4:發生宮縮時處理應變原則?

Ans:當有宮縮時, 宜立即臥床休息(左側臥), 並計算一小時內宮縮次數, 注意有無早產症狀, 並且隨時觀察胎動。 若感覺胎動減少時, 先進食或以手搖晃腹部測試觀察;若確定有早產症狀或胎動減少情形,

Advertisiment
則應到醫院求診。

發生宮縮時處理應變原則

而判別早產症狀如下:

1、子宮規則收縮陣痛, 至少10分鐘有一次, 且持續30秒以上。

2、陰☆禁☆道出血或破水。

3、下腹痛或下背痛、一陣陣腰酸感、便意感、下墜感。

Q 5:超過預產期時, 刺激宮縮的方法?

Ans:宜鼓勵孕婦多散散步, 多走動走動, 持續做懷孕期間常做的孕婦健康操, 以培養生產時所需之體力。 原則上耐心等待產痛自然發生。

坊間雖有一些偏方, 例如, 吸吮乳☆禁☆頭〈誘發腦下垂體刺激催產素分泌〉、射☆禁☆精〈精液中含有前列腺素, 會引發子宮收縮〉等……, 但因這些方式皆隱含潛藏危險, 因此醫師並不鼓勵用奇特的方法來刺激子宮引發生產。

早產宮縮大部分原因不明, 約只有25%可以找到原因, 以下列幾項原因最常見:

1、子宮感染。

2、子宮外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陰☆禁☆道炎。

3、胎盤異常,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

4、子宮異常,如雙角子宮,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

5、子宮過大,如多胞胎懷孕、葡萄胎。

6、早期破水。

7、子宮頸閉鎖不全。

8、前胎曾有早產病史。

9、年紀大於35歲。

10、孕婦抽煙,喝酒。

11、外傷(如腹部受撞擊或跌倒)。

預產期過了怎麼辦?

若無明顯的經期誤差及高危險性因素,妊娠超過預產期1周或10天是可接受的,醫師會要求孕婦繼續等待並特別注意胎動。此時1周要產檢兩次,若胎動減少,須進行胎盤功能測試;若妊娠超過2周,醫師會建議催生,如果催生過程中胎兒心跳不佳或產程遲滯,才會考慮剖腹生產,否則仍以自然生產為佳。

以下列幾項原因最常見:

1、子宮感染。

2、子宮外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陰☆禁☆道炎。

3、胎盤異常,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

4、子宮異常,如雙角子宮,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

5、子宮過大,如多胞胎懷孕、葡萄胎。

6、早期破水。

7、子宮頸閉鎖不全。

8、前胎曾有早產病史。

9、年紀大於35歲。

10、孕婦抽煙,喝酒。

11、外傷(如腹部受撞擊或跌倒)。

預產期過了怎麼辦?

若無明顯的經期誤差及高危險性因素,妊娠超過預產期1周或10天是可接受的,醫師會要求孕婦繼續等待並特別注意胎動。此時1周要產檢兩次,若胎動減少,須進行胎盤功能測試;若妊娠超過2周,醫師會建議催生,如果催生過程中胎兒心跳不佳或產程遲滯,才會考慮剖腹生產,否則仍以自然生產為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