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閱讀:開啟孩子一生的金鑰匙

閱讀, 是開啟兒童“精神世界最初建設”的第一把鑰匙。 與那些硬邦邦的程式、冷冰冰的條例不同, 兒童文學中的那些童話、散文、詩歌、兒歌、小說、故事、繪本……, 用“愛”和“感動”來傳達生命的真諦, 其終極目標就是引領一個孩子認識人性, 長成為一個“四肢百骸”都能有所感、有所悟的“全人”。

教育學者們歸納出一種理論:一個經常閱讀的孩子, 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 不但增加了許多學習新語彙的經驗, 理解文字和解釋文字的能力和速度也要強許多。 童年時期的閱讀, 正是培養一個人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及早接受文學的薰陶,

Advertisiment
則是涵養一個人氣質靈性的開始。

我便是這樣長大的。 童年家境清寒, 父親書架上那一本本重重的、書頁泛黃微香的“厚東西”便成了我課本之外的“室內玩具”。 翻開來, 那一行行整整齊齊的鉛字, 個個“叫得出名字”, 連起來, 似乎就在召喚我進入一個未知、新鮮的世界。 在父親指導下, 那些唐詩宋詞、古文古事一類的“之、乎、者、也”, 乍讀深奧難懂, 可是反復誦讀、體會, 一知半解也是不難的。 濃縮的文言體既然不難, 稀釋了的白話文就更覺得易如反掌, 日常的用言, 課堂的作文, 首先就不缺發表的材料。

到了今天, 這一代臺灣孩子就更有福了:各類讀書會蓬勃發展、校園書香推廣班紛紛改為讀書會……這種熱絡風潮我自然是雙手贊成、樂觀其成的。

Advertisiment
但作為一個愛書人, 私下倒是還有更深一層體會, 即是閱讀最大的收穫還不完全在於“共讀分享”和“討論”, 還包括獨自浸潤在書中世界與作者心靈交會的一種精神境界。 孩子未來漫長的一生, 終究是獨處的時候多, 一本好書相伴, 正好填補他們心靈貧乏的缺口, 充實他們對世界美好的想望。

這之中樂趣有三。

首先是“想像的無限空間”。 好書的奧妙, 其實來自閱讀者跟隨文字和情節發展時的“自行創造”, 這種創造, 除了來自原本現實中經驗的重組和延伸, 更多的時候是寫作者提供一份藍圖, 閱讀者在想像中自由建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