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開發智力的同時更要注重能力培養

我們經常會看見一些被稱為“小神童”的孩子出現在電視節目上, 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看到“神童”背後的一面, 很多類似的孩子都自理能力差、人際交往不順利,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開發智力的同時更要注重能力培養。

普遍現象:吃飯不肯上桌

很多幼稚園老師都會發現, 經常會有孩子進入幼稚園很長時間, 但是卻不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招呼、做遊戲;其他的小朋友如果在操場上做操, 他們往往會一個人蹲在某個角落玩;同學們如果在教室裡高高興興的圍城半圓在上課, 他卻往往自己孤獨的坐在一個角落上;吃飯的時候不僅一直不肯上桌,

Advertisiment
而且還需要老師一點一點的喂, 從來不肯自己拿勺子。

經過瞭解之後, 你會發現, 大部分這些孩子的媽媽可能是一位全職母親, 她們會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孩子的身上, 生活上對孩子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的, 往往孩子的一個眼神, 媽媽們就會知道孩子想要什麼, 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孩子說話。 在智力開發上, 這些家長們也很下功夫, 不停的給孩子讀兒歌、講故事、背古詩, 孩子也的確比同齡人“聰明”很多。 但是正是因為長期處在母親的過度的關懷下成長, 這樣的孩子會不懂得如何和別的小朋友相處, 同時也不願意和其他的小朋友相處, 甚至有的家長在入園的一星期裡,

Advertisiment
媽媽們會要求陪孩子一起在幼稚園裡上課。

在和這些媽媽的交流中, 我們得知了大部分人都是存在這樣的一種想法。 前幾年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所以必須要為孩子打好基礎, 為了讓孩子領先一步, 於是開始想盡各種辦法去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有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而在一些習慣養成方面, 他們則認為像是穿衣、吃飯這種小事, 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自然就會做了, 所以抓緊時間開發孩子的智力潛能比較重要。

觀點:好習慣勝於苦讀書

從事幼教工作的老師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分析, 首先很多家長都過多的看重0-6歲這個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 只是行為習慣的培養也是相當重要的。 表達能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如果欠缺,

Advertisiment
會造成孩子的能力低下。 看似不會自己吃飯是件小事, 但是這些事情卻都會使孩子產生心理負擔, 覺得自己處處都比別人差, 漸漸的失去自信心, 很難融入到同齡人中去, 從而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

在孩子的學前教育中, 能力的培養應該比智力的培養得到更多的重視, 早期教育對孩子能力的培養開始的越早越好。 然後眼下不少的家長卻開始過早的要求孩子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 這樣是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的。

其次, 在孩子的智力培養的方面, 家長們都普遍的認為開發智力就是單純的多背古詩和學習英語、數數, 這其實是典型的“授之以漁”的做法。 這種過分的強調知識的灌輸是不利孩子的發展的。

Advertisiment
還有些家長把教育片面的理解成傳授書本的只是, 便開始不鼓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 很硬性的給孩子規定學習的任務, 不僅剝奪了他們玩耍的時間, 而且對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所以說不能小看能力的培養, 這也就是我們最近常說的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要看他的EQ是否高於IQ。 因此,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 一定不要忽視能力的培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