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抱一歲以內寶寶的四大危害

對於可愛的寶寶, 新媽媽總是捨不得放手, , 但是長時間地抱著寶寶, 尤其是一歲以內骨骼正在發育中的寶寶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那麼, 這樣做究竟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怎樣的影響呢?母嬰小編帶您一起瞭解長時間抱一歲以內寶寶的四大危害。

問題1:影響骨骼和肌肉發育

周歲內的寶寶處在人生第一次飛躍期, 骨骼生長較快, 如果長期抱在懷中, 會導致運動量不足, 使寶寶失去大量在運動中學習的機會。

懷抱之外必不可少的運動

2~4個月時, 給寶寶做被動操, 活動四肢肌肉, 增加肌肉張力。

Advertisiment

4~6個月時, 幫助寶寶開始練習翻身。

6個月後, 讓寶寶開始練習爬。

8~10個月時, 開始獨自站立。

讓寶寶俯臥, 將他的兩腳提起, 再慢慢地放下, 重複多次, 以鍛煉寶寶的上身及腕部的力量。 10~12個月時, 開始步行的準備

英國政府要求托兒所的初學走路兒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鐘。 可以說, 儘早進行有氧運動, 將促進處在生長發育旺盛期的嬰幼兒身體各器官和四肢發育。

問題2:影響大腦發育

寶寶越動越聰明。 剛出生的寶寶大腦中有數十億個神經元, 它們之間並沒有聯繫, 只有通過各種運動才能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這是因為, 運動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 當嬰兒動起來, 他就已經接受了數百次觸碰和位置感的刺激, 這些都將告訴大腦關於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四肢所處的地方;能促進腦細胞生長,

Advertisiment
為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和能量, 從而促使智力發育。

問題3:使寶寶有依賴心理

周歲內嬰兒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賴成人及時的給予滿足。 出生後, 嬰兒需要適應外界與媽媽肚子裡完全不同的環境, 需要媽媽溫暖的懷抱。 滿百天后, 積極情緒增加, 在溫暖環境中、吃飽後更為突出。

半歲時, 寶寶能區別生人與熟悉的人, 由此產生對媽媽依賴的情緒, 清醒時常常要媽媽抱著。 而這個階段, 如果媽媽經常抱寶寶, 就會錯過匍匐期的學習訓練, 容易使寶寶平衡失調。

正確做法:媽媽要和寶寶經常在一起, 但不是總抱著他, 應讓寶寶及早循序漸進地運動, 既鍛煉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Advertisiment
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促進肌張力、身體靈活性及平衡能力的發展, 又能增加寶寶的愉快心理。 在玩中發展運動技能是再好不過的方式。

問題4:影響睡眠品質

有不少小嬰兒需要媽媽抱在手中搖搖晃晃才能慢慢睡著, 抱著睡時睡得很好、很久, 一放到床上就醒來, 很久也睡不著, 讓媽媽不得不再次抱著哄他入睡。 久而久之, 惡性循環, 大人不抱就睡不著, 不僅影響睡眠品質, 而且影響身心的健康發育。

寶寶“睡不安”的原因與入睡的依賴性有關。 寶寶睡覺哭醒, 假如媽媽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 往往會加重寶寶的恐懼心理, 從而影響睡眠;相反, 寶寶睡覺一有動靜即予以反應, 很容易導致依賴性的形成。

正確做法:當百天內的嬰兒想睡覺時,

Advertisiment
媽媽最好先抱著、哄著;4個月後的寶寶入睡時, 媽媽應陪伴在他的身邊, 哄著入睡。 要注意為寶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對寶寶進入睡眠狀態和睡眠深度、睡眠品質影響都很大。

有效防範睡眠障礙的措施

1.從小養成良好的入睡習慣。 如睡前不讓寶寶含乳☆禁☆頭;媽媽不要拍著抱著或搖著寶寶入睡, 然後再把他放到床上。

2.睡覺時臥室的光線應稍暗, 保持空氣新鮮, 環境清潔安靜, 被蓋合適;或者讓寶寶朝著背光的方向睡, 讓他慢慢適應環境。

3.及時治療影響睡眠的某些疾病, 如感冒發燒鼻塞、佝僂病等。

養育建議嬰兒啼哭多是由於身體不舒服引起的, 有時也是一種正常的運動, 並不是因為沒被抱而哭鬧。

Advertisiment

·當寶寶因饑餓等生理需要哭鬧時, 豎著抱是最有效的安慰方法, 即將寶寶的頭和頸部托穩, 腹部貼著大人的胸部, 頭靠在大人的肩膀上豎著抱, 輕拍寶寶的後背。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長時間抱一歲以內寶寶的四大危害, 為了寶寶的健康發育, 媽媽一定要注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