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假過後,寶寶又不想去幼稚園了!

你也許和我一樣納悶, 為什麼經歷了一個長假, 寶寶就不喜歡去幼稚園了呢?今天我們就來探入寶寶的小腦袋, 看看都有哪些因素和潛在壓力, 導致寶寶不想去幼稚園。

【滿滿的日程表】

幼稚園的日程總是緊張有序的, 這些既是考慮到寶寶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的特點, 也顧及到今天幼稚園繁重的“教學任務”。 但是, 這種緊張的安排對於年齡較小, 難以調整節奏的小朋友來說, 成為一種巨大的壓力。 每個環節都是緊緊張張、匆匆忙忙、連追帶趕, 一天下來實在是不好受。

該怎麼辦:首先, 請選擇合適的幼稚園和班次,

Advertisiment
不要把寶寶從這麼小就扔進繁重的學習任務當中, 也不要超越寶寶的實際年齡, 給他報名上一個年齡段的班級。 這樣都會給他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另外, 在課餘和週末, 讓他盡可能放鬆, 按照自己的節奏和喜好做一些事情, 享受過程。

【“第一名”的競爭】

幼稚園為了利用小朋友的好勝心, 實現教育目的, 經常會使用爭第一的方法:“看誰吃得又快又好”“看誰做得最快”“看看誰是第一名”等。 寶寶們在慌慌張張中爭奪著一個又一個第一。 但是, 無論是常勝將軍, 還是永遠的小尾巴, 在這個過程中都要承受著壓力。

該怎麼辦:父母應該有個原則, 哪些事情可以爭第一, 哪些沒有必要甚至應該避免。 比如吃飯, 拖拖拉拉固然不好,

Advertisiment
但是狼吞虎嚥帶來的隱患可能更大。 當你列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時, 請及時與老師溝通達成共識, 一起為寶寶們建立一個積極有益的生活環境。

【沒完沒了的橫向比較】

橫向比較是避免不了的, 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因為當父母只面對自己的寶寶時, 很難瞭解他的長項和短處, 他的優勢和不足。 但是, 因為每個寶寶的客觀條件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興趣不同、家庭環境不同……所以, 靜止的、片面的機械化比較只會傷害到寶寶——無論是在比較中勝出的還是落敗的寶寶。

該怎麼辦:與老師溝通, 瞭解在集體環境中表現出來的寶寶的特點、優勢和差距。 在家庭生活中, 通過具體的事情讓寶寶瞭解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Advertisiment
並且鼓勵他彌補不足、強化優勢。 另外, 你和其他家人可以有意地製造一些教育機會, 讓寶寶知道每個人都有缺點和長處, 而一個積極樂觀的人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這件事情。

【規律的生活流程】

在家和最最熟悉的家人一同懶散生活或者外出旅遊了七天的寶寶, 習慣了“玩到high再睡, 睡到飽再起”, 已經不能適應早起去幼稚園的正常生活流程。 按時起床、穿好衣服、去幼稚園的這個流程在寶寶看來是一個非常痛苦、有壓力又缺乏新鮮感的過程。

該怎麼辦:其實不管是大長假還是小長假期間, 都要給寶寶養成規律固定的生活習慣, 幾點起床, 幾點睡覺應該有一個固定的時間, 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打破。 這樣一來, 一方面會讓寶寶有一個安心且正常的規律生活,

Advertisiment
一方面也免去了你還需要調整寶寶生活規律的麻煩。 另外, 為了預防在以後的日子裡, 你再次面臨長假結束後寶寶有不願去幼稚園的情況, 你還可以在假期結束的前幾天, 就和寶寶一起倒計時去幼稚園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間, 一來會讓寶寶對接下來幾天的生活有一個預知, 二來也會讓寶寶對去幼稚園有一個期待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