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症手足口病預防是關鍵

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 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 導致死亡。 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症狀。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 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患兒感染腸道病毒後, 多以發熱起病, 一般為38℃左右。 口腔粘膜出現分散狀皰疹, 米粒大小, 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 臀部可受累。 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

Advertisiment
皰內液體較少。

輕症手足口病的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反應。 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 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 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 有的患兒不發熱, 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病情較輕。 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 病情恢復。

重症手足口病的患者病情進展迅速, 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 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 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重症患者表現為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甚至昏迷;肢體抖動, 肌陣攣、眼球運動障礙;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口唇紫紺, 咳嗽, 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面色蒼灰、四肢發涼,

Advertisiment
指(趾)發紺;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 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對嬰幼兒普遍易感。 大多數病例症狀輕微, 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等特徵, 多數患者可以自愈。 疾控專家建議大家,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勤曬衣被, 多通風。 托幼機構和父母發現可疑患兒, 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並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 及時採取控制措施。 輕症患兒不必住院, 可在家中治療、休息, 避免交叉感染。 主要做好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 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Advertisiment
預防原則本病至今尚無特異性預防方法。 加強監測, 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 各地要做好疫情報告, 托幼單位應作好晨間檢查, 及時發現病人, 採集標本, 明確病原學診斷, 並作好患者糞便及其用具的消毒處理, 預防疾病的蔓延擴散。 流行期間, 父母應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減少感染的機會。 醫院應加強預防, 設立專門的診室, 嚴防交叉感染。 在伴有嚴重合併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區, 密切接觸患者的體弱嬰幼兒可肌注丙球蛋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