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醫師教你判斷寶寶要不要割包皮

1.先認識包皮構造

包皮本身有再生能力, 在嬰兒時期, 有些寶寶的包皮內側與龜☆禁☆頭會黏在一起, 成為一整體。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醫師指出, 通常寶寶剛出生時, 包皮會完全覆蓋龜☆禁☆頭, 不過有一半以上還是可以往後推開露出龜☆禁☆頭, 然而隨著時間發展, 包皮被勃起的陰☆禁☆莖擴張而自然收縮, 反覆過程之中使包皮口逐漸寬鬆, 包皮內層與龜☆禁☆頭應該會逐漸分開。 直到青春期, 陰☆禁☆莖成長發育, 包皮也繼續發育, 龜☆禁☆頭逐漸長大而慢慢露出包皮外。

是包皮過長還是包莖?

基本上, 兒童比較沒有包皮過長的考量,

Advertisiment
只有包莖的問題。 所謂的「包莖(phimosis)」是指因包皮前端狹窄或包皮與龜☆禁☆頭之間發生黏連, 使包皮無法輕易以手推開露出整個龜☆禁☆頭, 而且隨著年紀增長, 感覺越來越緊繃, 以致于尿尿時, 無法排乾淨、不易維持乾爽, 有時候尿液殘存於包皮內, 就容易產生發炎、濕疹或細菌感染…等。

包皮有硬塊?原來是包皮垢!

侯家瑋醫師說明, 包皮垢是上皮細胞與皮脂腺堆積的結果, 堆積於龜☆禁☆頭與包皮之間的皮層內。 倘若長時間不妥善處理, 容易滋生細菌, 造成龜☆禁☆頭或包皮本身的發炎。 為了避免包皮垢的產生, 爸比媽咪應該要每日幫寶寶做好清潔的功夫才行!

2.注意保養和清潔

侯家瑋醫師也表示, 利用每日的洗香香時刻, 室內溫度較高,

Advertisiment
包皮較鬆軟, 較易清潔。 若是能夠翻動包皮, 爸媽可以輕柔地稍微翻推一下, 以溫水沖洗包皮開口附近即可。

倘若包皮無法與龜☆禁☆頭完全分離, 能夠推到哪裡就洗到那裡, 千萬別強行分離, 否則容易造成疼痛或損傷, 使得龜☆禁☆頭紅腫, 甚至發炎、出血。 而清洗之後, 也必須將包皮翻回原位。 此外, 爸媽也應留意寶寶的包皮前端是否有異樣。

3.包皮割除是非必需的

美國兒科醫學會一度建議所有新生男寶寶割包皮, 直到後來統計發現, 雖有好處但差別有限, 因此態度轉趨保守, 由“建議”改為“可以考慮”。

在去年的重新審查報告依然維持這種立場。 而過去鼓吹割包皮的原因在於可預防泌尿道感染及降低陰☆禁☆莖癌的發生, 然而隨著醫學技術與環境衛生的提升,

Advertisiment
這兩項理由已不成問題, 尤其是陰☆禁☆莖癌的發生率在中高度開發國家已很少見, 似乎沒有必要因為這個理由而動手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