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避免小兒腦癱 你該做點啥

01/小兒腦癱是咋回事?

腦癱也可以說是小兒腦性癱瘓, 是孩子出生後1個月以內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征, 主要影響孩子的中樞性運動發育障礙、肌張力異常、姿勢及反射異常。 並可同時伴有癲癇, 智力低下, 語言障礙, 視覺及聽覺障礙等。

02/哪些因素會導致孩子腦癱呢?

1、出生前因素:媽媽在妊娠期各種原因引起的胎兒腦部發育異常。

2、出生時的因素:包括胎兒出生時缺氧引起的窒息或羊水阻塞、難產, 產鉗所致的產傷、顱內出血的缺氧。

3、出生後的因素:膽紅素腦病、體重過小、神經系統感染造成的腦癱因素。

Advertisiment

03/運動障礙可以從這看出來!

1、 2歲後的孩子:會有上肢屈肌張力增高、肩關節內收、肘關節、腕關節及手指關節屈曲;臥位時下肢膝關節、髖關節呈屈曲姿勢;俯臥位時抬頭困難;坐位開始時, 頭向後仰, 以後能坐時, 兩腿伸直困難, 脊柱後凸, 跪時下肢呈“W”形;站立時髖、膝略屈, 足尖著地;行走時呈踮足、剪刀樣步態。

2、手足徐動型:孩子口肌受累出現語言困難, 說話時語句含糊, 聲調調節也受累。

3、強直型痙攣:全身肌張力顯著增高, 身體異常僵硬, 運動減少, 四肢做被動運動時, 主動肌和拮抗肌有持續的阻力, 肌張力呈鉛管狀或齒輪狀增高, 腱反射不亢進, 常伴有嚴重智力低下。

4、肌張力低下:表現四肢呈軟癱狀, 自主運動很少。

Advertisiment
仰臥位時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狀似仰翻的青蛙, 俯臥位時, 頭不能抬起。 常易與肌肉病所致的肌弛緩相混, 但肌張力低下型可引出腱反射。

04/腦癱的孩子如何選擇治療的方法!

1、腦癱的孩子治療目的:是利用各種綜合治療措施糾正異常的運動和姿勢, 減輕傷殘程度, 促進孩子正常發育。

2、訓練孩子的粗大運動:特別是下肢的功能, 利用機械、物理手段改善殘存運動功能, 抑制不正常的姿勢反射, 誘導正常的運動發育, 如:訓練上肢和手的功能、眼手協調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以提高孩子以後的職業工作能力。

3、語言治療:包括發音訓練、咀嚼吞咽功能訓練, 對於語言功能障礙要爭取在語言發育關鍵期前進行, 視覺障礙及時糾正,

Advertisiment
聽力障礙儘早配備助聽器。

4、物理治療:包括電療、水療等, 特別是在水中能產生更多的自主運動, 肌張力得到改善, 並增加患兒學習自信心。

5、康復治療:應用針灸、推拿、按摩等進行康復治療。

6、藥物治療:緩解孩子手足徐動型的多動, 可試用小量安坦;緩解肌痙攣可用巴氯芬、肉毒素A、丹曲林、苯二氮卓類等, 降低肌張力, 增加關節活動幅度和運動功能;合併癲癇者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05/如何在家裡引導孩子呢?

媽媽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根據孩子的年齡鍛煉日常生活, 養成定時間大小便, 學會自己用手紙, 對聽力或語言障礙的孩子鼓勵發音, 給孩子多聽點不同的語言, 豐富語言的刺激可以借助電視、自媒體、網路,

Advertisiment
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多鼓勵孩子, 避免產生孤獨、自卑心理, 促進健康成長。

06/如何預防腦癱呢?

孕期應當預防宮內感染、預防胎兒早產、多次妊娠、低出生體重、出生時或新生兒嚴重缺氧、驚厥、高膽紅素血症及腦出血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