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適當“冷處理”轉移孩子注意力

作為家長, 一定要有意識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從一件件小事做起, 不要讓孩子覺得只要是他想要的, 爸媽就會立刻滿足他, 從而養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壞習慣。

我們在公園、社區或街道上, 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長沒有滿足其欲望時, 大聲哭鬧或在地上打滾, 或撕扯自己的頭髮、衣服, 或抱著成人的腿不讓走。 這些行為稱為暴怒發作。 暴怒發作中的孩子往往不聽勸阻, 除非成人滿足他的要求, 否則會僵持下去。 下面兩個案例就反映了這一問題:

案例一:楊女士最近心情很不好。

Advertisiment
她說:“兒子3歲時, 丈夫被派往外地工作, 我因為工作繁忙, 就把兒子送往鄉下的婆婆家。 一年後, 我把兒子接回身邊。 誰知, 兒子不但對我產生抵觸情緒, 而且日常行為一點沒規矩, 教他學打招呼, 他卻不吱聲;做任何事, 都由著自己的性子, 不然就大發脾氣, 坐在地上大喊大叫, 還亂摔東西。 哄他, 他會鬧得更來勁。 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 他只要不高興就咬、打、推小朋友, 有好幾次把小朋友的手都咬腫了。 平時一不如意就哭, 一哭起來臉就漲得通紅, 甚至接不上氣。 ”

案例二:黃先生也因孩子脾氣暴躁而煩惱不已。 他說:“孩子今年5歲半, 上幼稚園中班, 脾氣一直不太好, 特別是最近一年, 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 如果有什麼不順心的,

Advertisiment
搬起小椅子就砸, 要麼就是摔東西, 要麼就是把桌子上的物品全部推到地上。 有時候大人無意的一句話, 他就生氣了, 坐在那裡一聲不吭, 拿著筆在本子上亂畫。 昨天他淘氣不聽話, 外公拍了他一下, 他就開始大哭大叫, 還使勁抓自己的臉, 抓得血跡斑斑, 挺嚇人的。 ”

對於孩子的暴躁脾氣, 一位家長無奈地說:“大人生氣好處理, 小孩子生氣就麻煩了, 鬧得家裡的屋頂都要掀起來了, 我們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其實, 也不全是這樣的, 如果你做個有心人, 仔細觀察孩子, 會發現有很多好的解決辦法。

經研究發現, 孩子脾氣暴躁一半原因是鉛中毒引起的, 一半原因是因為心理問題造成的。

有人作過這樣一項統計, 那些平時脾氣暴躁、多動的孩子經過血鉛檢查,

Advertisiment
發現有50%的孩子鉛中毒, 另一半孩子含鉛量正常。 兒童鉛中毒可表現為多動、易怒、暴躁。 有個小男孩的情況就非常典型, 他不僅咬傷了媽媽的手臂, 在學校還經常和同學發生摩擦, 一生氣就咬人。 家長以為孩子心理出了問題, 後經血鉛檢查, 孩子血鉛含量達702微克/毫升, 超過衛生部規定的100微克/毫升7倍還多!孩子的父親是從事汽修的, 孩子經常去那裡玩耍。 這就難怪了, 這些地方空氣粉塵中鉛含量很高。 醫生表示, 兒童的神經系統對毒性物質抵抗力很脆弱, 尤其是鉛。 教育和幫助兒童避開鉛源,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是預防鉛中毒的關鍵。 據介紹, 孩子體內80%~90%的鉛是從消化道攝入的, 也就是說, 如果孩子摸了食品袋上的字、畫後又用手抓食品,
Advertisiment
摸了塗油漆、彩釉的裝飾物或玩玩具後又吃手, 以及常去加油站、電池廠、汽車站這些空氣粉塵鉛含量高的地方, 是非常危險的。 膨化食品的鉛含量也比較高, 皮蛋、爆米花、劣質罐頭和飲料這些高鉛食品也要儘量少吃或不吃。

對於因鉛中毒而導致脾氣暴躁的孩子, 我們應及時幫孩子排除體內多餘的鉛, 並讓孩子遠離鉛源。 那麼, 對因心理問題造成的脾氣暴躁, 我們應如何處理呢?可採用以下方法:

一是適當“冷處理”, 轉移注意力

在成長過程中, 孩子總有些過失行為, 這些過失行為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試探性和好奇性。 無論孩子脾氣暴躁是否屬於性格問題, 只要通過教育引導、行為矯正等,

Advertisiment
都可予以改變。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一旦孩子發脾氣, 應立刻撤回對他的所有關注, 讓他獨自哭鬧或生氣。 在孩子停止哭鬧或生氣之前, 任何人都不要理睬他, 同時還要避免跟他有任何目光和身體的接觸。 這種冷處理的方式, 可以讓孩子因無趣而停止自己的行為。 因為孩子小, 還不懂道理。 因此, 當寶寶發脾氣時, 父母可以嘗試用各種方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比如給寶寶新鮮的玩具、用品, 還可以將寶寶抱到另外一個環境, 這樣可以有效地吸引寶寶注意力, 讓他從惡劣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二是實行“雙控”, 給孩子正面影響

我們所說的“雙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家長要控制好自身情緒, 二是家長要引導孩子逐步發展行為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本身脾氣比較暴躁,那就應該在孩子面前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當著孩子的面大聲爭論或爭吵,儘量以良好的行為方式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影響。另外,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要保持一致,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不要失去控制而與孩子對著發脾氣。父母也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控制孩子行為的範圍,既避免放任自流,也要避免控制過多、過頻,適當給孩子決定自己行為的機會。父母還可根據孩子的情況制訂明確、合理的每日活動計畫,為他提供足夠的認知。當孩子能較好地遵守規則時,應及時表揚和鼓勵。而當孩子出現消極行為時,應採取冷處理或適當處罰的方法,讓他明白自己的錯誤。要儘量減少孩子違反規則與父母發生衝突的機會,避免親子消極互動的重複模式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導致他的行為更加難以控制。

三是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

父母平時要多關心孩子,經常用撫摸、親吻、微笑等來安慰孩子,給予其足夠的安全感。一旦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十分深厚,他就不會因為失去安全感而變得脾氣暴躁,行為不可控制。父母平時可以故意用較慢的語速和他說話,經常哼些緩慢柔美的曲調給他聽,以達到柔化孩子性格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如何父母都不能以急對急,火上澆油。這樣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導致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

四是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教會孩子學會等待

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等待的時間最短。這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製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覺得只要是他想要的,爸媽就會立刻滿足他,從而養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壞習慣。否則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等孩子稍微長大一些,能正確地理解父母的意圖後,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具體的線索,幫助他理解時間的概念,這樣他就不會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及時得到滿足而動怒。比如對孩子說:“我們看完這本書,然後就去玩滑梯。”這樣孩子就有了判斷時間的標準,而不是依賴那些抽象難懂的幾點鐘來判斷時間。

五是注意教育方式,不要變相地助長孩子的壞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在家庭成員中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論。家庭成員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脾氣,全家人應採取一致的態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切忌反復用請求式的語言來哀求孩子,更不能為了及時制止孩子發脾氣,許下不合理的承諾。這樣雖然會在短時間內縮短孩子的不愉快,但同時也錯誤地強化了孩子通過發脾氣控制成人的行為傾向。教育孩子一定要堅持固有的原則,即便孩子不停地哭鬧、在地上打滾或者抓撓大人,父母也要硬下心來堅持到底,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不予理睬,等孩子情緒平靜後,再給他講道理。堅持幾次,孩子就會意識到發脾氣毫無用處,而改變亂發脾氣的壞習慣。

如果父母本身脾氣比較暴躁,那就應該在孩子面前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當著孩子的面大聲爭論或爭吵,儘量以良好的行為方式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影響。另外,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要保持一致,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不要失去控制而與孩子對著發脾氣。父母也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控制孩子行為的範圍,既避免放任自流,也要避免控制過多、過頻,適當給孩子決定自己行為的機會。父母還可根據孩子的情況制訂明確、合理的每日活動計畫,為他提供足夠的認知。當孩子能較好地遵守規則時,應及時表揚和鼓勵。而當孩子出現消極行為時,應採取冷處理或適當處罰的方法,讓他明白自己的錯誤。要儘量減少孩子違反規則與父母發生衝突的機會,避免親子消極互動的重複模式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導致他的行為更加難以控制。

三是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

父母平時要多關心孩子,經常用撫摸、親吻、微笑等來安慰孩子,給予其足夠的安全感。一旦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十分深厚,他就不會因為失去安全感而變得脾氣暴躁,行為不可控制。父母平時可以故意用較慢的語速和他說話,經常哼些緩慢柔美的曲調給他聽,以達到柔化孩子性格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如何父母都不能以急對急,火上澆油。這樣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導致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壞。

四是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教會孩子學會等待

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等待的時間最短。這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製力比較弱。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在平日裡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覺得只要是他想要的,爸媽就會立刻滿足他,從而養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壞習慣。否則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等孩子稍微長大一些,能正確地理解父母的意圖後,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具體的線索,幫助他理解時間的概念,這樣他就不會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及時得到滿足而動怒。比如對孩子說:“我們看完這本書,然後就去玩滑梯。”這樣孩子就有了判斷時間的標準,而不是依賴那些抽象難懂的幾點鐘來判斷時間。

五是注意教育方式,不要變相地助長孩子的壞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在家庭成員中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論。家庭成員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脾氣,全家人應採取一致的態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切忌反復用請求式的語言來哀求孩子,更不能為了及時制止孩子發脾氣,許下不合理的承諾。這樣雖然會在短時間內縮短孩子的不愉快,但同時也錯誤地強化了孩子通過發脾氣控制成人的行為傾向。教育孩子一定要堅持固有的原則,即便孩子不停地哭鬧、在地上打滾或者抓撓大人,父母也要硬下心來堅持到底,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不予理睬,等孩子情緒平靜後,再給他講道理。堅持幾次,孩子就會意識到發脾氣毫無用處,而改變亂發脾氣的壞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