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適合寶寶和爸媽一起看的書

寶寶和爸媽一起看:

《佛蘭克林是小霸王》

佛蘭克林和所有的寶寶一樣, 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經常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在遊戲中為了取勝, 他經常耍賴, 他是如何解決規則與友誼間的衝突呢?或許放手讓寶寶去經歷就是最好的辦法。 故事中始終沒有出現爸爸媽媽的講道理, 佛蘭克林因違規遭遇了沒人理喻的苦惱, 進而調整了自己的交往策略。 讓寶寶在親身體驗中自己總結經驗教訓, 讓寶寶在同伴交往中理解人際規則, 寶寶的改變才會發自內心。 體驗是接受規則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

《湯姆受罰》

Advertisiment

心情不好的時候, 我們都是一頭理智薄弱的小野獸, 湯姆的壞心情讓他在幼稚園裡欺負了他人, 受到了老師的“懲罰”。 老師的懲罰方式可以為我們所借鑒, 破壞規則的人都應該得到一點教訓, 從而對規則懷有敬畏之心。 老師讓湯姆與夥伴們分開, 自己單獨在桌子上畫畫。 傷害別人會被同伴孤立, 這正是走入社會後違規者最有可能獲得的自然懲罰。 懲罰不是疾風驟雨般的批評, 更不是以暴制暴, 而是讓湯姆發自內心地認識到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傷害與給自己的傷害。 對自己負有責任的人才會呵護他人的權益。 湯姆的爸爸在湯姆接受受罰的事實以及之後的心理過渡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我贏了, 不, 我贏了,

Advertisiment
不, 我贏了》

輸贏的感覺不一定非要和別人比才能產生, 當一件事、一件任務有其標準時, 自然就能知道誰輸誰贏。 即便一個對手也沒有, 我們也會有輸贏的體驗。 這個標準就是遊戲的規則, 在遵守規則下獲得勝利, 不但贏了還有贏了的最佳體驗。

越是小小孩越不在乎輸贏, 他們更熱衷加入遊戲, 在遊戲的過程中享受快樂。 和兩三歲的寶寶賽跑, “看看誰能先跑到小商店門口”。 預備, 開始!在他們的世界裡, “什麼是規則”還是一團模糊不清的東西, 經常在預備時, 他們已經邁出了, 明明拉在後面, 卻一邊繼續跑著, 一邊喊著:“我第一, 我第一。 ”

隨著時間的推移, 爭強好勝的種子逐漸萌發, 小傢伙不僅關心自己做得如何, 還想知道別人做得怎樣。

Advertisiment
即便輸了, 他們也會馬上把剛才的失利忘到九霄雲外, 立刻又開始一項新遊戲。 遵守規則、笑看輸贏, 這本書給了我們不小的啟示。

爸爸媽媽自己看:

《愛與自由》是孫瑞雪老師的經典之作。 規則不是自由的對立物, 相反, 寶寶們在充分的自由中會自己習得基本規則。 全書沒有在任何一處講述規則, 卻處處能讓讀者窺見規則。 規則不是外界施加給寶寶, 是他們自然成長的需求。 愛不是無條件的寵溺, 是深諳幼兒發展規律後智慧的育兒策略。

愛與自由建立在讀懂寶寶之上, 否則再多的愛也是束縛, 自由便成了放任。 寶寶們是如何在愛的滋養中內化規則的, 相信讀了此書的人都能有所啟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