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兒童疾病>正文

適合冬病夏治的兒科疾病

    又到了一年最熱的時節, 驕陽似火、酷暑難耐。 按照中醫的說法, 這是天地間陽氣最旺盛的時節。 天人相應, 驅寒固本, 這是一年之中補充人體陽氣最佳的時節。 正是"冬病夏治"時!

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山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導李燕寧教授告訴記者, 小兒"肺常不足", 加之冷暖不知自調, 或因家長衣著冷暖護理不當, 冬天特別容易罹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

因此, 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里, 你除了忙于幫小家伙納涼避暑, 可不要錯過好時機:那就是未雨綢繆, 提前為他能過好冬季做做準備。

Advertisiment

專家簡介

李燕寧, 醫學博士, 山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博士生導師, 山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學科帶頭人)。

張桂菊, 山東省中醫院兒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冬養三九, 夏治三伏

今年7月14日入伏, 很多醫院的冬病夏治工作早已準備停當。 在山東省中醫院兒科, 科里專門負責冬病夏治三伏貼工作的張桂菊副教授介紹說, "治未病"、"冬病夏治"、"三伏貼"的思路廣受家長們認可, 截止到7月4日, 科里冬病夏治三伏貼已經預約了一千余名患兒, 甚至有外地的家長要求郵寄藥物, 根據往年的經驗, 臨近貼敷的十天內預約的人會更多。

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山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導李燕寧教授說,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很多呼吸道的疾病, 易發于秋冬季節, 祖國醫學認為:秋傷于濕, 冬生咳嗽, 夏季毛孔開瀉, 易傷津耗氣, 造成陽氣不足, 夏季氣候潮濕, 再加上常吃一些冷食, 易造成脾失健運, 水濕停滯, 使冬季的發病有了基礎。 因此, 中醫提倡"冬病夏治", 是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理論, 即在夏季陽氣旺盛之際用中醫中藥進行調理。 夏季治療是驅除慢病的最佳時機。 俗話說"熱在三伏", 此時身體汗腺分泌亢進, 代謝旺盛, 這時貼藥更易吸收, 也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的原則。

對于孩子, 冬病夏治臨床除了口服具有溫熱性質的中藥治療疾病外, 還有溫針灸法和敷貼法, 相比之下, 敷貼法更為簡單易行, 也就是"三伏貼"。

Advertisiment

宜于夏治的冬季多發病

李燕寧教授說, 所謂"冬病"是指每到冬季發作或加重的疾病, 兒童常見的有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反復呼吸道感染, 以及某些屬于中醫所講虛寒性的疾病, 如反復發作的腹痛、泄瀉等。

而"夏治"顧名思義則是指在夏季將中藥貼敷于特定穴位治療, 從而預防疾病在冬季的復發或減緩發作時的癥狀。

春夏季節, 天氣漸熱, 陽氣漸升, 人體內的陽氣也隨之向上向外發散, 這樣體內的陽氣就相對空虛, 到了秋冬季節易被陰寒之邪侵襲導致疾病的發作或加重。 所以在春夏人體氣血旺盛, 腠理開泄之季, 注意陽氣的培育和補充, 使用辛散溫通的藥物敷貼特定穴位, 激發正氣, 固其根本,

Advertisiment
能達到未病先防, 減少冬病發生的目的。

小兒"肺常不足", 加之冷暖不知自調, 或因家長衣著冷暖護理不當, 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 常常反復感冒, 出現咳嗽、咳痰、咽痛、氣喘等癥狀。 針對小兒這些特點, 進行三伏貼敷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 三伏貼敷藥物組成、劑型, 貼敷穴位等與療效有很大的關系。

"上火"的孩子同樣適合

記者聽到這兒不禁問, 這么說三伏貼, 貼的是溫熱的藥, 以助孩子陽氣, 那么在現實中, 很多孩子是由于飲食不節積食或穿得過暖上火后反復感冒, 既然積食上火, 這樣的孩子不是有熱嗎?再貼熱藥合適嗎?

張桂菊說, 小兒的生理特點是"稚陽未充, 稚陰未長"、"臟腑嬌嫩, 形氣未充", 孩子處于生長發育階段,

Advertisiment
其機體的臟腑形態還未完全成熟, 各種生理功能未健全, 表現為肺、脾、腎三臟不足。 三伏貼適用于孩子肺脾腎三臟虛弱的病癥。 這些藥物是溫熱的, 但僅僅是外敷, 絕不會由于貼藥而引起上火。 小孩子上火積食都是由于過飽過暖引起。 反復感冒表現為流鼻涕咳嗽的孩子大多是肺脾氣虛, 脾虛的孩子如果飲食不慎就容易積食, 尤其在感冒前后。 所以古代兒科醫家說"無虛不成積", 所以這些孩子從根本上講還是體質虛弱。

更為嚴謹的是, 在貼敷前后, 醫生會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辨別, 給出個性化的貼敷和調理方法, 如肺氣虛弱體質選用肺俞穴、膏肓穴;脾虛痰濕體質加用脾俞穴;腎氣虧虛體質加用腎俞穴。 此外,屬胃腸積熱、脾虛肝亢體質,在貼敷前后加用相應中藥,如清熱消積或健脾平肝中藥,或加用捏脊、推拿治療等進行調理,可明顯增強療效。

應嚴格遵守固定療程

小雨在敷完第一貼、嘗過敷貼過程中的"灼熱"后,任由媽媽怎么哄,也不要去醫院敷第二貼。當然,很少有小朋友是喜歡去醫院的。媽媽沒了轍,想想自己工作忙,每回還得頂著大太陽帶孩子去醫院敷貼也挺麻煩,也就應了他的請求。

貼了頭一貼,忘記或者放棄貼第二貼,或者第一年貼完全部療程后,見效果不錯,第二年就不繼續敷貼的例子有很多。殊不知,中醫療法貴在堅持,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見影的。

張桂菊說,有的家長擔心貼敷的時候醫院人太多,天氣炎熱,或者暑假要旅游,不能按時到醫院來,我們根據這情況準備了貼敷藥物,配有穴位指示圖,并派專人指導,讓家長帶回藥物自己貼。

李燕寧教授強調,兒童敷貼最好能嚴格遵守固定療程,連續治療3年。冬病夏治中的貼"三伏貼"通常分為頭伏、中伏、末伏三個療程,每個療程為10天,每一伏的第1天是最佳敷貼時機,陽氣最旺,藥力更易直達臟腑而發揮作用,取得良效。

今年三伏是40天,所以需要貼4次。到冬天冬至時還有"三九貼",聯合使用可加強療效。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才能保持藥效的發揮,經絡能處于持續興奮應激的狀態,對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慣性,效果會更好。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敷三伏貼屬于中醫外治療法,它和口服中藥一樣需要忌口,所以在敷貼的過程中,切忌不要給孩子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影響效果。

絕大多數孩子可以接受貼敷

天天媽媽在一個網絡論壇里看到不少家長在夏天送寶寶去敷貼,于是決定今年的三伏天也帶天天去試一試。天天是早產兒,出生后體質不是很好,經常感冒,照理說,給天天敷貼,提高身體體質正合適。可是,醫生剛把藥敷上,天天就開始叫喚"疼",還不停地蹭來蹭去,想自己動手把背上的貼撕下來。天天媽不忍心,便讓醫生把貼撕了下來,敷三伏貼這事兒就這樣不了了之。

李燕寧教授說,三伏貼是用幾味溫熱的中藥調制成的,剛貼上去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有麻、熱、癢的感覺,這屬于藥物吸收的正常現象。家長可以用玩具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孩子對貼敷藥物的反應不一樣,經驗表明,只有很少的孩子反應很敏感,哭鬧疼痛,則應該馬上取下藥物,以免造成皮膚的灼傷。孩子每次貼敷時間比成人短,約為2~3個小時,年長兒如果貼敷部位無明顯不適反應者,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

不到1歲孩子的皮膚嬌嫩,專家不建議他們用敷貼療法。一般情況下,孩子過了2歲,敷貼療法相對比較安全。如果孩子的皮膚容易過敏,或者正巧發燒了,就不要帶孩子去敷貼了。

張桂菊說,孩子貼之前要對局部皮膚進行清洗,夏天本身容易出汗,在貼敷之前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另外貼敷畢竟有藥物,建議穿寬松一點的衣服,因為進行貼敷的時候人很多,要是穿的衣服不便于貼敷會很麻煩。如果有病情的診斷材料可以帶過去請醫生幫你判斷一下是不是適合貼敷。貼敷后孩子不宜去空調房,因為遇冷后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

今年"三伏貼"要貼4次

在采訪中,一位家長專門跑到科里來咨詢,孩子如果因為生病錯過了今年的三伏貼的第一付,還可以補救嗎?張桂菊回答說,孩子因為生病錯過初伏的敷貼時間,可以從中伏頭天開始敷貼第一付,之后依次順延10天就可以,同樣貼4次,不會影響療效。咦,今年"三伏貼"怎么貼4次呢?記者忍不住插話。

張桂菊說,今年三伏一共四十天,因此"三伏貼"需要貼4次。今年初伏是7月14日,頭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所以今年需要貼4次,分別是7月14日,7月24日,8月3日,8月13日。

張桂菊進一步解釋說,"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輪回,所以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四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五個庚日中伏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10天,有時是20天,而"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此外,屬胃腸積熱、脾虛肝亢體質,在貼敷前后加用相應中藥,如清熱消積或健脾平肝中藥,或加用捏脊、推拿治療等進行調理,可明顯增強療效。

應嚴格遵守固定療程

小雨在敷完第一貼、嘗過敷貼過程中的"灼熱"后,任由媽媽怎么哄,也不要去醫院敷第二貼。當然,很少有小朋友是喜歡去醫院的。媽媽沒了轍,想想自己工作忙,每回還得頂著大太陽帶孩子去醫院敷貼也挺麻煩,也就應了他的請求。

貼了頭一貼,忘記或者放棄貼第二貼,或者第一年貼完全部療程后,見效果不錯,第二年就不繼續敷貼的例子有很多。殊不知,中醫療法貴在堅持,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見影的。

張桂菊說,有的家長擔心貼敷的時候醫院人太多,天氣炎熱,或者暑假要旅游,不能按時到醫院來,我們根據這情況準備了貼敷藥物,配有穴位指示圖,并派專人指導,讓家長帶回藥物自己貼。

李燕寧教授強調,兒童敷貼最好能嚴格遵守固定療程,連續治療3年。冬病夏治中的貼"三伏貼"通常分為頭伏、中伏、末伏三個療程,每個療程為10天,每一伏的第1天是最佳敷貼時機,陽氣最旺,藥力更易直達臟腑而發揮作用,取得良效。

今年三伏是40天,所以需要貼4次。到冬天冬至時還有"三九貼",聯合使用可加強療效。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才能保持藥效的發揮,經絡能處于持續興奮應激的狀態,對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慣性,效果會更好。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敷三伏貼屬于中醫外治療法,它和口服中藥一樣需要忌口,所以在敷貼的過程中,切忌不要給孩子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影響效果。

絕大多數孩子可以接受貼敷

天天媽媽在一個網絡論壇里看到不少家長在夏天送寶寶去敷貼,于是決定今年的三伏天也帶天天去試一試。天天是早產兒,出生后體質不是很好,經常感冒,照理說,給天天敷貼,提高身體體質正合適。可是,醫生剛把藥敷上,天天就開始叫喚"疼",還不停地蹭來蹭去,想自己動手把背上的貼撕下來。天天媽不忍心,便讓醫生把貼撕了下來,敷三伏貼這事兒就這樣不了了之。

李燕寧教授說,三伏貼是用幾味溫熱的中藥調制成的,剛貼上去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有麻、熱、癢的感覺,這屬于藥物吸收的正常現象。家長可以用玩具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孩子對貼敷藥物的反應不一樣,經驗表明,只有很少的孩子反應很敏感,哭鬧疼痛,則應該馬上取下藥物,以免造成皮膚的灼傷。孩子每次貼敷時間比成人短,約為2~3個小時,年長兒如果貼敷部位無明顯不適反應者,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

不到1歲孩子的皮膚嬌嫩,專家不建議他們用敷貼療法。一般情況下,孩子過了2歲,敷貼療法相對比較安全。如果孩子的皮膚容易過敏,或者正巧發燒了,就不要帶孩子去敷貼了。

張桂菊說,孩子貼之前要對局部皮膚進行清洗,夏天本身容易出汗,在貼敷之前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另外貼敷畢竟有藥物,建議穿寬松一點的衣服,因為進行貼敷的時候人很多,要是穿的衣服不便于貼敷會很麻煩。如果有病情的診斷材料可以帶過去請醫生幫你判斷一下是不是適合貼敷。貼敷后孩子不宜去空調房,因為遇冷后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

今年"三伏貼"要貼4次

在采訪中,一位家長專門跑到科里來咨詢,孩子如果因為生病錯過了今年的三伏貼的第一付,還可以補救嗎?張桂菊回答說,孩子因為生病錯過初伏的敷貼時間,可以從中伏頭天開始敷貼第一付,之后依次順延10天就可以,同樣貼4次,不會影響療效。咦,今年"三伏貼"怎么貼4次呢?記者忍不住插話。

張桂菊說,今年三伏一共四十天,因此"三伏貼"需要貼4次。今年初伏是7月14日,頭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所以今年需要貼4次,分別是7月14日,7月24日,8月3日,8月13日。

張桂菊進一步解釋說,"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輪回,所以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四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五個庚日中伏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10天,有時是20天,而"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