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度期望,成為教育孩子的最大誤區

當前的家教存在著許多誤區, 例如:認為孩子還小, 還不應立即著手教育, 家庭應給孩子以溫暖, 不能像幼稚園、學校那麼“嚴”, 以及重智輕德等。 但最大的誤區卻是過度期望, 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過度保護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 對孩子百般侍候, 圍著孩子團團轉。 父母雙方的長輩也不甘落後, 更是捧星星、捧月亮, 形成了“四二一”家庭模式。 孩子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什麼也不用做。 孩子想幹什麼, 也要由大人陪著。 過多、過分的保護, 使孩子和社會之間豎起了一道保護牆, 使孩子在無形中遠離了社會,

Advertisiment
長大以後就難以適應他所賴以生存的社會。 過度保護、包辦代替, 使孩子到了該長大的年齡卻總是讓人覺得他長不大, 單向的愛使他們的行為能力都退化了。  
第二是過度干涉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是驅使兒童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 也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步。 兒童好動, 難免會有一點危險, 如果僅僅為了孩子的安全, 處處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動, 不僅禁錮了孩子智力的發展, 而且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 父母處處擔心孩子出亂子, 這是父母懦弱膽怯的表現, 它會無聲地傳遞給孩子, 為孩子所繼承, 所仿效。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膽小、怕事、神經過敏, 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裡是很難立足的。 過度干涉會培養出一個性格暴烈和軟弱混合為一體的孩子,
Advertisiment
這種孩子在社會上別人騎在他頭上, 也會一聲不吭、忍氣吞聲;可是在家裡卻稱王稱霸, 拿父母當出氣筒。
第三是過度教育
不少父母對目前流行甚熱的“早期教育”有誤解。 早期教育必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 是“教”而不是“塞”, 不是“灌”, 這樣才不致抹煞兒童的個性差異, 或阻礙兒童創造性的發展。 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 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給孩子施加壓力, 小小年紀又要學外語, 又要學打字, 學繪畫, 還要背誦唐詩, 學彈鋼琴、彈吉他等等, 還美其名曰“早期教育”, 造成許多孩子還未上學就對學校充滿了恐懼。 早期開發的應是能力, 而不是“硬塞”給知識。
第四是過度營養
幼兒厭食,
Advertisiment
又名“惡食”。 引起幼兒厭食的原因很多, 凡能夠影響消化系統功能的因素, 均可導致厭食。 但根本原因還在於不良飲食習慣。 嬌慣使得孩子變成了家中的“小太陽”, 過分溺愛, 偏食、挑食嚴重, 飲食缺乏規律性, 進食不定時, 不能一日3餐正常進食, 饑飽無度, 愛吃零食。 夏季吃冷飲過多, 喜食甜食或長期以甜食為主, 平時不吃或少吃蔬菜, 喜食高蛋白、高脂肪飲食, 如巧克力、奶糖、奶油蛋糕。 不吃或少吃葷菜, 喜食醬菜、榨菜等。 這些都造成幼兒消化功能紊亂, 也影響了兒童發育所需營養的攝入。
第五是過度進補
當今, 各種滋補藥品如雨後春筍爭相上市, 其“服務”物件除老年人外, 還禍及兒童, 已有“兒童專用滋補品”。
Advertisiment
不少家長愛子心切, 也給年幼孩子服用, 許多孩子服後食欲增加、生長加速, 家長誤以為這是滋補的“神奇功效”, 以致長期大量給孩子服用。 然而, 好景不常, 有的孩子乳☆禁☆房增大, 女孩發生陰☆禁☆道出血。 已觀察到, 不少小兒眼蜂王漿、花粉、雞胚、蠶蛹等補品後導致性☆禁☆早☆禁☆熟, 這種情況且有日益增長趨勢。 這主要是攝入較多外源性雌激素所致。 作為家長, 切不可好心辦壞事, 花錢替孩子買罪受。 所謂“補”, 有缺才有補, 孩子不缺, 補又從何說起?
第六是過度施愛
“愛的不是地方”。 德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怎樣使得你的孩子備受折磨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 父母對孩子過度施愛, 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百依百順, 這樣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
Advertisiment
並且有逆反心理, 認為父母的愛是很廉價的, 是當然的。 親子之愛應當是雙向的, 父母在施愛的同時, 也應讓孩子懂得回報。 孩子對過愛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 父母

便很可能轉而運用“巴掌教育”, 在這裡強權與溺愛是可以並存的。 強權與溺愛, 雖然各走極端, 但卻是殊途同歸, 都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調查表明, 這樣教育下的孩子, 有的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更多的孩子最不喜歡的是家庭。 許多孩子不把心理話告訴父母, 父母的用心並未得到好報。 這是為什麼呢?父母應該反思了, 這是因為你不懂得兒童教育學、兒童心理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