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過度保護釀孩子過度依賴

如果教育得法, 孩子到了5歲, 就會自己動腦筋考慮問題, 什麼都喜歡自己動手於, 不喜歡別人幫忙。 可是有的孩子已經5、6歲了, 還什麼都靠別人幫他幹, 穿衣、吃飯、做手工等, 總得成人發了話才動手, 一動手馬上又喊:“快來幫忙呀!”這些孩子由於過度依賴他人, 當他們一旦入幼稚園, 特別入小學後, 許多事都要他們自己幹時, 往往會茫然不知所措, 畏首畏尾, 自信心低落, 從而影響學習成效, 甚至發展到害怕上幼稚園或學校。


孩子過度依賴往往是成人過度保護的結果。 孩子從小多病, 或身有某種缺陷, 家長往往會過分照顧他。

Advertisiment
夫妻不和、年輕喪偶、事業受挫等, 也會使家長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過度地保護自己的小寶貝, 從而使“小寶貝”過度依賴他人。 過度依賴他人的性格會影響孩子未來事業的成功。 幫助孩子克服過度依賴,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成人可以從改變日常生活開始。


首先, 要給孩子獨立鍛煉的機會。 要按照孩子的年齡及智力、能力的發展程度,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 積極引導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例如, 3歲左右的孩子應該能自己吃飯, 能在成人的幫助下自己穿衣服和鞋襪;4歲左右應該會自己盥洗、穿脫衣;5、6歲的孩子除了自我服務外, 還可以説明家長在就近處取牛奶、報紙, 擺飯桌, 幫助老師收拾玩具、擦桌椅等。

Advertisiment
要堅持讓孩子獨立完成各種作業, 並要創造機會讓孩子獨自與小朋友一起玩。
其次, 要給孩子以鼓勵。 如果孩子表現獨立的行為時, 應該立刻給他鼓勵, 鼓勵的方式可以是微笑、點頭、拍拍他的肩膀、口頭表揚或給某種權利和物質獎勵。


再次, 必要的批評也是不可少的。 當孩子出現依賴行為時, 要和藹地針對孩子的行為表示不滿, 例如, 可說:“我相信這件事你可以做得很好, 但是你自己不做, 我很不高興。 ”有時也可取消孩子的原有權利, 如孩子不能自己完成作業時, 可以明確地告訴他:“因為你沒有完成自己的作業, 所以不能看今天的電視節目。 ”一旦成人提出了合理的要求, 就一定要堅持, 不要為孩子的“撒嬌”、“軟磨硬纏”所動搖。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