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運動對孩子的重要性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畫, 即在沒正式上課之前, 讓學生早七點到校, 跑步、做運動, 要運動到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 才開始上課。

一開始時家長都反對, 孩子本來就不願早起上學, 再去操場跑幾圈, 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結果發現正好相反, 學生反而更清醒, 上課的氣氛好了, 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 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 人要快樂, 大腦中一定要有多巴胺, 我們的快樂中心伏隔核裡面都是多巴胺的受體。

Advertisiment
我們看到運動完的人心情都愉快, 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奮, 脾氣都很好。

血清素跟我們的情緒和記憶有直接的關係。 血清素增加, 記憶力變好, 學習的效果也更好了。 很多抗憂鬱症的藥都是阻擋大腦中血清素的回收, 以使大腦中的血清素比較多。 正腎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關係, 它在面對敵人決定要戰或要逃時分泌得最多。 正腎上腺素使孩子的專注力增強。 所以學生心情愉快、上課專心, 記得快、學得好, 自信心與自尊心也提升了。

運動是壞情緒的宣洩管道

孩子的攻擊性, 需要透過教育來引導、昇華為正面行為。 除了良善行為的認同學習外, 多運動是很好的宣洩管道,

Advertisiment
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 使孩子擁有正向的情緒。

我們一向不注重體育, 常把體育課調去補英文或數學, 殊不知希臘人早在兩千年前就看到體育的重要性, 他們的孩子16歲以前最注重的便是體育。 有了強健的身體, 知識才有意義;失去健康和生命的話, 再多的知識都無用武之地。

剝奪運動就是剝奪成長

科學家很早就知道運動跟情緒有關。 運動可以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 阻止負面情緒的出現, 打完球的人情緒都很亢奮, 不會憂鬱。 實驗者用老鼠來探究原因, 發現運動時氧的大量消耗會促使血液迴圈加快, 這個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數量, 使肌肉可以運動得更久。 大腦也是一樣, 血液流動得越快, 就能運送越多的帶氧血紅素到細胞上去,

Advertisiment
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 儲存更多的記憶。

 

運動能治療“多動症”和抑鬱症

運動對注意力缺失和多動症來說, 也是自我控制的“良藥”。 目前醫生給多動症患者所開的利他林, 其實就是為增進大腦中多巴胺的量。 如果運動本身就會分泌多巴胺, 為何不用大腦自己本身的多巴胺呢?自己分泌的對大腦沒有傷害, 外來的現在已知會傷害伏隔核。 許多第一線的治療師都發現, 武術、體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運動對過動症的孩子非常有説明, 因為這些運動需要全神貫注, 而且武術、體操比枯燥的跑步機有趣得多, 孩子比較願意持續練下去。 任何運動都需要持之以恆, 每天做, 效果才會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