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遊戲與興趣愛好

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 它以認識或探索外界的需要為基礎 , 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無數的事實證明, 幼年的興趣對象很可能預示著孩子將來事業成就的方向, 孩子的才能最初表現為對某些事物的興趣 。 興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導, 它在適宜的條件下, 會給孩子確立未來的理想, 而理想又能成為其終身奮鬥的目標。 愛因斯坦從5歲時對羅盤感興趣, 最後成為物理學界的泰斗;達爾文雖屈從父命去學習醫學和神學,

Advertisiment
卻依然熱衷於野外標本採集, 從小對動植物感興趣, 最終他跨入生物科學的殿堂, 創立了不朽的進化論。

孩子最初的興趣主要在那些對他具有一定的生存意義, 或者使他在生理、心理上能得到快樂與滿足的事物上。 比如:輕緩的音樂、有節奏的運動、可口的事物、媽媽的笑臉等, 這些能直接使人愉悅的刺激, 都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大, 幼兒的興趣也更廣泛, 表現出對玩具的興趣, 對於他們感興趣的玩具, 他們久玩不厭, 對於興趣一般的玩具, 他們會熱衷一時, 而對於一些興趣性較差, 教育性、科學性較強的玩具, 他們則會不理睬。 這就需要教師在遊戲中積極的引導,

Advertisiment
以激發幼兒的興趣。

興趣不是天生的, 它是在一定的條件影響下發展變化的。 通過遊戲豐富幼兒的生活, 提供給幼兒豐富的感性材料, 激發他們遊戲的興趣。 在省旅遊局幼稚園的一次見習中, 教師引導孩子做一個《開診所》的遊戲, 教師做了大量準備, 把診所分成幾個科(內科、外科、眼科等), 準備了聽診器, 大量的藥品等, 還給幼兒帶上小白帽, 穿上白大褂, 打扮的真像一個“小醫生”, 激起了幼兒的強烈興趣, “小醫生”還真懂得不少, 能說出幾種疾病的名稱並開單拿藥, 自始至終幼兒興趣盎然。 蘇霍姆林斯基說:“自然界的萬物, 它們的關係和相互關係, 運動和變化, 人的思想, 以及人所創造的一切——這些都是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Advertisiment
但是, 在一些情況下, 這個源泉像潺潺的小溪, 就在我們的眼前, 你只要走進去看, 在你面前就會展示一幅令人驚異的大自然的秘密圖畫;而在另一些情況下, 興趣的源泉則藏在深處, 你得去攀登、挖掘, 才能發現它, 而很常見的情況是這個‘攀登’、‘挖掘’自然萬物實質及其因果關係的過程本身, 就是興趣的重要源泉”。

另外, 在遊戲中教師要有意識的發展幼兒各方面的興趣。 有研究證明, 幼兒在6–7歲左右和此年齡以前, 如果他們的興趣表現為對某一事物很專一, 並且持續的時間很長, 那麼這個幼兒智力發展一般是不理想的。 在這種情況下專一的興趣會影響他們其它方面智力的發展。 要使幼兒廣泛接觸社會, 接觸大自然,

Advertisiment
培養多方面的興趣。

幼兒對某些事物或某個活動的興趣, 多是直接的、暫時的、不穩定的興趣, 它是由幼兒的好奇心引起的, 一旦疑問解除, 興趣就消失。 所以教師要注意在幼兒遊戲中, 如果興趣引發後, 要很快與高層次需要聯繫起來, 與幼兒遠大的理想結合起來, 這樣會增加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進而形成穩定持久的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