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造成孩子學習不好的家庭習慣

孩子學習不好、成績差、學習馬虎都是困擾家長的大問題。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哪些呢, 關鍵又在哪裡呢?

??? 專家指出, 家長在教育中不自覺的錯誤, 可導致孩子多種心理問題, 並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 1、常詢問孩子在班級的名次。

??? 家長不能以每次考試成績的排名來肯定或否定孩子, 對於一個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復強調名次, 勢必使孩子陷於自卑。 而孩子的自我否定, 不僅會使其學習成績進一步下降, 孩子未來的整體發展都會受到妨礙。

?? ? 2、常指責孩子的失敗。

??? 比如有兩個孩子的語文考試不及格,

Advertisiment
家長甲對孩子說:“媽媽和爸爸都很關心你的語文成績, 我相信這次考試還沒有反映出你的水準, 你要加油呀, 孩子!”家長乙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 你以後肯定考不上大學!”家長甲傳達的是關心和愛護, 家長乙引發的卻是焦慮和憎恨, 前者能激發孩子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注重於問題的解決;後者則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孩子通常都實踐父母和教師對他們的期望, 給孩子摧毀性的預言會造成傷害。

???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書桌前。

??? 玩是孩子的天性, 一味地阻止, 迫使其“學”, 而且學之不盡, 孩子必然會產生厭煩心理。 成功的教育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即將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

Advertisiment
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而不恰當的教育, 則只會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學習興趣也沒有了。

? ?? ?4、在生活、學習中包辦太多, 使孩子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對於學習馬虎, 成績不好(差)的孩子, 家長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 第一, 家長必須要有耐心, 情緒穩定。

??? 因為孩子過去的基礎較差, 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學習搞好是不現實的, 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 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躁之過急, 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

??? 第二, 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

??? 交談時, 父母應該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 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 同時, 父母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

Advertisiment
給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氣。 ??? 在此基礎上, 再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孩子的情況: ①在學習上是否盡了全力?②你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③你需要什麼説明嗎?

??? 第三, 應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在。

??? ①孩子上課是否用心?作專是否認真?能否按時完成?

??? ②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

??? ③孩子的特長是什麼?興趣是什麼?能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 讓孩子恢復自信, 培養其成功感。

??? 第四, 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 ①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 支援他, 鼓勵他堅持不懈, 頑強奮鬥。

??? ②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 不要老干預, 老指導, 老幫助。

Advertisiment

??? ③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失敗, 告訴他是成功之母, 要善於從失敗中找出成功之路。

??? 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體會到, 無論成功或失敗, 只要他盡了自己的努力, 父母都一樣愛他。

??? ⑤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 一步步地爭取, 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 第五, 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 第六, 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其優點。

??? 比如, 孩子的特長、興趣以及其他表現良好的地方。 要結合他現有的優點, 鼓勵和督促孩子發揚優點彌補不足, 建立起對文化課程學習的自信心, 形成對文化課程的興趣以及學習上的成功感。

??? 第七, 要説明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 比如, 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關心、支援、鼓勵;孩子出現進步行為表現時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和肯定(比如,

Advertisiment
努力程度、按時完成作業、寫作業又快又好等), 鼓勵和支持孩子尋找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獨立的學習模式, 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 第八, 父母要多與老師溝通, 瞭解作業的佈置情況, 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業。

??? 同時還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情況與老師協商説明策略, 比如針對孩子的學習實際請課任老師設計輔導方案, 循序漸進, 保證孩子“當天學當天會, 當天的事當天做”。

??? 第九, 要鼓勵與調動孩子積極主動地學。

??? 比如, 與孩子展開寫作業競賽, 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寫作業的競賽之中, 使其興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業;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學習任務以及玩耍, 這樣既瞭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明確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而也增強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

這樣既瞭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明確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而也增強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