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壞習慣可能導致寶寶個子矮

有些家長認為, 孩子的身高是父母遺傳的。 如果父母個子不高, 孩子就很難長高, 這可不一定。 真正影響幼兒增高的因素多半來自後天的壞習慣。 一般來說, 孩子身高有兩個突增期:一是出生期, 在0至2歲;二是青春期, 男性約在13至15歲, 女性約在11至13歲。 寶寶的第一個身高快速增長期是在2歲以內。 寶寶出生時約為50cm, 到1周歲, 增加25cm, 約為75cm。 前6個月比後6個月長速快;第二年增加12~13cm, 因此出生後的2年內總計能增加38cm左右, 這個速度是以後任何年齡時期都達不到的。 可見後天對孩子身高的影響。 所以媽媽想要寶寶長得更高一些,

Advertisiment
不妨抓住這個關鍵時期。

影響孩子增高的五大因素

先天遺傳基因

在身高這一點上, 遺傳有著“絕對的權利”。 孩子的家族遺傳史對他成年身高的影響, 是排第一位的。 觀察父母的身高、體型, 評估一下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 大概就能夠知道他成年後的身高。

核心營養缺乏

決定身高的因素中遺傳基因只占三分之一, 後天的環境條件占三分之二。 而在後天的條件中, 賴氨酸、鋅、鈣等核心營養又是最關鍵的。 而在後天的條件中, 賴氨酸、鋅、鈣等核心營養又是最關鍵的。

賴氨酸是生長介素分泌很有效的促進劑;鋅直接參與DNA複製;鈣不但是骨骼牙齒的主要功能成分, 也是人體內鈣的儲藏庫。 可以想像, 缺鈣的骨骼變軟變形,

Advertisiment
孩子生長就無從談起了。 因此, 均衡而全面的影響對寶寶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是核心營養的攝取。 需要注意的是, 父母在為孩子提供的食物上, 至少應該是健康的。 而嬰兒不管多胖, 都不應該採用限制級食譜。

睡覺晚或睡眠不好

大量的調查研究已經證實:個子矮的少兒所分泌的生長素量遠較正常兒少, 而且相當一部分的孩子是由於夜間睡眠不足所致。

生長素在睡眠時分泌旺盛, 晚上9時至次日上午9時所分泌的生長素數量是白天12個小時的3倍, 特別是在晚上9時入睡後的70分鐘, 可出現一個分泌高峰。 因此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很重要。

疾病與藥物副作用

有些孩子出生時即伴有某種嚴重的生理疾病,

Advertisiment
假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 就會阻礙生長發育。 最常見的有:腸胃系統失調, 如腹腔疾病、食物過敏、甲狀腺問題、激素分泌缺乏、心臟、腎或肝臟疾病, 或者某種染色體異常等。

另外, 還要警惕的一點是某些藥物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的副作用, 也會阻礙發育, 如利他林和其他刺激性藥物。 所以, 如果需要服用某種特殊藥物, 一定要謹慎選擇藥方和藥量。

孩子缺乏母愛

一些專家研究發現, 情緒障礙同樣也能影響身高。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生長在缺乏家庭溫暖的環境中, 得不到充分的母愛, 那麼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齡兒童矮小, 國外稱這類矮小者為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症, 也有的資料稱之為“愛情遮斷綜合症”。

四招幫助孩子長高

Advertisiment

1、飲食要合理健康。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 他們應該補什麼, 家長不能自己輕易判斷, 也別一股腦地什麼都給孩子吃。 日常飲食中, 兒童應多吃穀類食品, 多吃雞蛋、瘦肉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品, 每日飲食中保證大豆、魚蝦、綠葉菜等含鈣食品的供應, 以補充鈣質, 增加骨骼硬度。 不要讓孩子去碰那些反季節的水果, 更不要濫用蜂皇漿等食品, 油炸食物等容易導致性☆禁☆早☆禁☆熟, 造成最終身高低於遺傳身高。

2、運動鍛煉不可少。 運動是促進孩子長高的第二個因素。 人體長高是由於長骨兩端的骺軟骨不斷生長, 而骺軟骨的生長, 需要良好的血液供應。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能夠促進血液迴圈, 加速新陳代謝, 使骨骼組織供血增加。

Advertisiment
營養增強再加上運動時機械性的摩擦、刺激, 骺軟骨細胞的增殖, 使骨骼生長發育旺盛。 同時多讓孩子到室外活動, 讓孩子能得到較長時間的陽光照射, 促進機體維生素D的生成, 有利於鈣的吸收, 也可促進身高發育。 體育鍛煉應儘量選擇拉單杠、跳繩、籃球等縱向運動, 均有助於孩子身體長高。

3、睡眠充足很重要。 熟睡狀態下, 每天晚上10~12點和清晨5點左右, 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因此兒童應在晚上9點前入睡, 早上6:30或7:00以後起床, 以保證生長激素更好地分泌。

4、孩子快樂心情保持好。 如果孩子精神狀態長期處於壓抑狀態, 生長激素在這種消極的狀態下是難以得到釋放的, 生長激素分泌遲緩, 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矮小。 健康生活狀態下的好心情也不能缺。 所以,為了讓孩子擁有本應有的身高,父母要多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多給孩子關愛,讓他們開心快樂的成長。

所以,為了讓孩子擁有本應有的身高,父母要多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多給孩子關愛,讓他們開心快樂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