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五種行為都是寶寶在變聰明,請不要錯怪他!

今天先和大家說說寶寶可能被誤解的五種行為。

一、十個月前吃手並不是壞習慣, 是寶寶重要的“學習”機會

寶寶吃手是媽媽們特別疑慮的一點, 總覺得那不衛生, 也時常會擔心“嬰兒吃手是不安和有壓力的表現”。

但事實上, 寶寶10個月之內的吃手、吮吸手指行為,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因為吃手對於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機會, 是刺激大腦發育和安定自我情緒的必要行為。

要知道寶寶的各種感覺器官中最先發育的是嘴唇和舌頭, 所以寶寶會用嘴巴感知自己身邊事物的形狀。 因為最開始他還沒有能力用手抓起物品拿到嘴邊,

Advertisiment
所以就把最容易放到嘴裡的手作為探索行動的對象了。

另外, 吃手也會有自我安撫的功效。 寶寶在大約一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出現吃手的行為, 這樣做可以排遣空腹感。 所以如果媽媽沒有及時餵奶, 這個時候只要寶寶吮吸到了手指就不會哭鬧了。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 當寶寶學會吃手後, 他會有固定偏愛的手指, 如果你不在他身邊, 他有時為了排解寂寞也會積極吃手。

我也不止一次分享過, 睡前寶寶總是吃手, 完全不用介意哦, 這就像是睡前儀式, 他用這個方式讓自己的情緒平靜。

當然如果蠻大了孩子還在吃手, 那就要介入了, 這會兒才可能是因為寶寶心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Advertisiment

二、誰說“認生”就是性格內向, 明明是智力在發展

寶寶認生是從6個月左右開始的, 這個時候說明他們已經能區別爸媽等親近的人與外人的面孔了, 這是嬰兒智力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 不要認為認生是不好的現象, 這反倒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哦!

他之前還好好的, 對誰都是笑呵呵的, 為什麼會突然大變, 看著陌生人或者被其他人抱起來會放聲大哭。 這是最讓媽媽們費解的點。 嗯, 那是因為早期寶寶還不能明確分辨親近的人和外人的區別。 而他之後的認生是媽媽經常陪伴的成果哦, 如果明白了這一點, 會不會有點小驕傲。

對於他們的認生不用在意, 過2-3個月就會逐漸消失, 也別因為這個擔心孩子長大後性格孤僻、缺乏社交能力,

Advertisiment
那真的沒半毛錢關係。 當然認生的程度因人而異, 在大家庭長大的寶寶一般認生的程度比較輕微。

特別要注意的是, 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外人臉上最懼怕的部分是眼睛, 所以當別一直盯著寶寶的眼睛看, 尤其是被不熟悉的人盯著看, 寶寶會感到巨大的不安和恐懼, 甚至會大哭起來。 要知道恐懼對大腦的發育沒有任何好處!

三、撕紙、扔東西等惡作劇不是壞行為, 而是促進大腦快速發育的動力

過了一周歲, 寶寶們的惡作劇越來越多, 他們總是會各種搗亂。 這個時候的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 再加上爬行和學步都逐漸熟練起來。 想要接近自己感興趣的物體比之前容易多了, 所以這就更加激發了他們旺盛的好奇心。

Advertisiment

而好奇心正是寶寶大腦快速發育的原動力。 對周圍的各種刺激都貪婪地接受, 為了確認而進行探索接觸並期待結果的探究精神, 對於他們的成長發育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調皮搗蛋的行為, 我們不要看成不良行為而嚴厲禁止, 而是在保證他們安全的基礎上, 引導他們把惡作劇變成促進大腦發育的正確遊戲方式。

1、怕他們撕書, 那麼就給他們不用的廣告傳單, 讓他們盡情撕扯。 要想把紙撕破, 需要兩隻手的協調運動, 這就要求大腦必須具備相當複雜的神經。 他們喜歡聽撕紙發出“刺啦刺啦”的聲音, 所以會努力各種摸索嘗試, 去找到兩隻手撕破紙的方法。 別小看撕紙哦, 這等同於他們長大找到數學題的解法一樣,

Advertisiment
在鍛煉大腦哦。

2、怕他們在牆壁上亂塗亂畫, 遞給他很多紙, 讓他盡情揮舞。 雖然只是亂七八糟的線, 但是由此他可以知道自己手的運動讓紙出現了印記。

3、吃飯的時候, 他會把盤子從桌上推到地上, 最初可能只是偶然, 但他很快會發現只要把東西推到桌邊, 那些東西就會自己掉下去。 然後他們會認為這太有趣, 接著就會開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故意扔碗扔盤子。

寶寶的理解能力真的是杠杠, 不信你回頭可以試試, 在他們扔完盤子, 感知東西自由落體後。 你做一個斜面, 拿一個小球, 讓它從上面滾落襲來, 並且具體地講給寶寶物體有從高處向低處落下的特性。 他會在那一刻領悟到, 如果自己不坐穩就會從椅子上掉下來, 那會是一種很危險的事情。在這之後,你試試把孩子舉高高,他絕對會緊張不少,不再像過去那樣咯咯笑了,因為那一刻他開始有了自我保護的智慧。

四、寶寶“自言自語”不只是好玩,那是他開始思考的標誌

過了1歲半之後,寶寶經常會自言自語。有一陣,我兒子在進入夢鄉前,總會躺在床上嘰裡呱啦說很多。很多媽媽都覺得這好玩,或者會跟孩子說,睡覺了,別吵了,安靜。

其實這是他們自主思考的開端哦。你想,我們也時常會進行自我對話。比如外面陰沉沉的天氣準備出門,我會就會在心裡想,要不要拿雨傘呢?不拿了吧,太麻煩!但是萬一下大雨呢?還是拿吧……

寶寶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是在思考。只是和我們不一樣,他還沒有學會這種沒有發出聲音的內部語言,不會沉默思考,所以只好出聲思考啦。

他們在遊戲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會發出獨白;在和爸媽或者小夥伴一起玩耍時會自言自語……他們的自言自語是在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表明他在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開始自律啦。

所以他們自言自語時,請不要輕易搭話,這可能會打斷他們的思考哦,你可以靜靜聆聽,並從中瞭解他的思考能力的發展程度。

五、撒謊有時是聰明的表現,因為假裝是需要智慧的

之前在摔東西、膽子小、撒謊……寶寶究竟怎麼了?一文中,我也提到過寶寶兩歲左右就會“說謊”了。這個階段的撒謊,爸媽真的別太緊張。這說明他們已經可以根據人們的心理狀態做出判斷和推測了。因為想要成功欺騙別人的基礎就是了解別人的內心想法。從某個角度說,在學前階段,越會說謊和假裝的寶寶越聰明,因為那是需要智慧的。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統計,一般從兩歲多開始學會說謊,到小學二三年級時,孩子們的說謊達到巔峰。因此,說謊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過程,能夠把假的說得跟真的一樣活靈活現,那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容小覷。與此同時,他們也要有掩飾自己真實想法的假扮力,還得有不一般的揣測能力,有時候想想真的挺神奇。

所以出現撒謊的行為,我們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是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改正,保護他們的自尊和創造力。

那會是一種很危險的事情。在這之後,你試試把孩子舉高高,他絕對會緊張不少,不再像過去那樣咯咯笑了,因為那一刻他開始有了自我保護的智慧。

四、寶寶“自言自語”不只是好玩,那是他開始思考的標誌

過了1歲半之後,寶寶經常會自言自語。有一陣,我兒子在進入夢鄉前,總會躺在床上嘰裡呱啦說很多。很多媽媽都覺得這好玩,或者會跟孩子說,睡覺了,別吵了,安靜。

其實這是他們自主思考的開端哦。你想,我們也時常會進行自我對話。比如外面陰沉沉的天氣準備出門,我會就會在心裡想,要不要拿雨傘呢?不拿了吧,太麻煩!但是萬一下大雨呢?還是拿吧……

寶寶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是在思考。只是和我們不一樣,他還沒有學會這種沒有發出聲音的內部語言,不會沉默思考,所以只好出聲思考啦。

他們在遊戲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會發出獨白;在和爸媽或者小夥伴一起玩耍時會自言自語……他們的自言自語是在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表明他在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開始自律啦。

所以他們自言自語時,請不要輕易搭話,這可能會打斷他們的思考哦,你可以靜靜聆聽,並從中瞭解他的思考能力的發展程度。

五、撒謊有時是聰明的表現,因為假裝是需要智慧的

之前在摔東西、膽子小、撒謊……寶寶究竟怎麼了?一文中,我也提到過寶寶兩歲左右就會“說謊”了。這個階段的撒謊,爸媽真的別太緊張。這說明他們已經可以根據人們的心理狀態做出判斷和推測了。因為想要成功欺騙別人的基礎就是了解別人的內心想法。從某個角度說,在學前階段,越會說謊和假裝的寶寶越聰明,因為那是需要智慧的。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統計,一般從兩歲多開始學會說謊,到小學二三年級時,孩子們的說謊達到巔峰。因此,說謊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過程,能夠把假的說得跟真的一樣活靈活現,那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容小覷。與此同時,他們也要有掩飾自己真實想法的假扮力,還得有不一般的揣測能力,有時候想想真的挺神奇。

所以出現撒謊的行為,我們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是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改正,保護他們的自尊和創造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