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輕聲輕語對待孩子

等他長大些, “輕聲輕語”變成很費唇舌的一件事, 因為每件事都必須跟他分析前因後果、跟他“講道理”。 世間有些事, 不是小手抓起來啪啪兩聲就罷了。  

尤其在他三歲以後, 我發現自己的聲調愈來愈高亢, 情緒愈來愈壓抑。 如果想要考驗一個人的修養, 就讓他去帶孩子吧! 

有一回晚飯, 他不但表明“不吃”, 還堅持要把飯廳的一個長條形美其名“情人椅”的兩人座椅轉九十度的彎, 恰好堵住廚房到飯廳的通道。 我下班回來已經疲憊不堪, 弄好飯菜, 孩子不吃, 而且餐椅移了位硬是不讓我復原, 不禁怒從中來。

Advertisiment
結果當然是大人叫、小孩鬧。  
第二天我EMAIL給在德國的大哥報告我和小孩兩人差點大打出手──當然是我出手。 大哥回給我的EMAIL說他“不禁覺得好笑與好奇, 我的印象及記憶裡實在搜尋不出你‘發脾氣’的模樣, 那想必很有趣!你何不問問他為什麼要將餐椅轉九十度?如果廚房的門被擋住了, 那怎麼進出?你聽聽他如何回答, 說不定會聽到一些你怎麼想也想不出來的理由, 有些理由會讓你啼笑皆非, 可是對小朋友而言, 這就是他為什麼要做這一件事情的‘真正’動機了。 接下來你就得和他討論這麼做所帶來的種種利弊得失, 每一句話都要訴之於理, 不管大人小孩, 都要口服心服。 這種以講理為基礎的對話方式若養成習慣, 你將會發現其實大人也經常不講理,
Advertisiment
只是不自覺罷了, 一旦讓小朋友糾正出來, 將會發現這‘直言’的可貴, 這不見得能透過自我反省而獲得。 ” 

大哥問我, 如果你遇到不講理的人, 你可以把他打一頓嗎?你不會這樣做, 那麼為什麼小孩就比較好欺負呢? 

這些話使我思索良久,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仍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啊。  

好長一段時間, 我疲於奔命於他的“為什麼”。 為什麼糧倉著火了他們要灑水?水可以滅火。 為什麼水可以滅火?因為、因為……天啊!為什麼?媽媽下次示範給你看好不好?為什麼馬小妹要把蜂蜜罐子套在野狼的嘴上?這樣野狼就不能張開嘴、就沒辦法咬她了。 為什麼野狼要咬她?因為它肚子餓啊!為什麼肚子餓就要咬她?因為野狼是兇猛動物。

Advertisiment
 

在餐廳裡, 父子倆為了他堅持也要一雙筷子而爭執起來, 他根本還不會用筷子。 給他吧!我倒要看看他要筷子做什麼。 “為什麼你要把筷子放在水杯裡呢?”“我在做聖代啊!”“為什麼做聖代要插兩根筷子?”“那是餅乾!” 

為什麼你還不吃飯?為什麼你這麼冷還不肯穿襪襪?為什麼你不玩你的小電子琴?我又能輕聲細語了, 但是他開始覺得我很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