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身邊的科學手抄報圖片大全

1 身邊的科學手抄報圖片大全:動物篇

青蛙吞食時為什麼要眨眼?

青蛙是一種捕食昆蟲的能手。 它蹲坐在池塘邊上, 一動不動, 而且目不轉睛地盯著迎面飛來的各種小蟲子, 也不動聲色。 忽然, 青蛙像一支離了弦的箭似的, 騰身躍起, 鞭子一樣的舌頭卷出口外, 把蟲子吃到嘴裡, 並且是百發百中。 更有趣的是, 青蛙每次吞咽食物的時候會眨眼睛;吞咽的食物越大, 眨眼睛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 直到這些食物全部吞下去為止。 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青蛙有一張寬大的大嘴巴, 它用那長長的舌頭將飛蟲給粘住後,

Advertisiment
再送進嘴裡。 青蛙沒有牙齒, 只可以“囫圇吞棗”, 把整個食物都吞下肚去。 它的眼眶底部也沒有骨頭, 眼球與口腔之間只隔著一層薄薄的膜。 每次吞咽食物的時候, 青蛙的眼肌就會發生收縮, 產生這種眨眼的動作;與此同時, 眼球就向著口腔而突出, 形成一種壓力, 將食物推進食道。 這樣的話, 青蛙每當吞食的時候就常常眨眼睛了。

母雞生蛋後, 為什麼要咯咯地叫?

母雞生蛋後會咯咯地叫, 這是一種高興的行為, 也是在向公雞通報。 母雞生一個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短的要10~20分鐘, 長的要4~5個小時。 剛進產蛋窩的母雞, 如果你去捉它會很快地逃出來。 但是等它到一定時間時, 即使你去捉它, 它也不過是反毛豎起來寧可用嘴啄你的手,

Advertisiment
也不願起立。 因為這時候雞蛋已經到了泄殖腔口(腔門口), 母雞正在集中集中精力把它生下來了呢!

同時, 由於母雞生一個蛋要消耗不少體力, 所以生蛋之後, 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 它才會離開窩。 這時候, 它的精神呈興奮狀態, 因此就咯咯地叫個不停, 除了體現母性的自豪, 還在通知伴侶, 讓公雞在母雞“高歌”的時候配種。

12345 2 身邊的科學手抄報圖片大全:植物篇

為什麼秋天樹葉會落?

因為秋天意味著冬天的來臨, 樹木為了自我保護需要休眠, 而越冬休眠樹木本身也需要養分, 為了調節自己的體內平衡, 很多樹都需要落葉, 減少水分,養分的損耗, 儲蓄能量等到條件適宜再從新萌發;而一些松柏之類的樹木因為葉片像針尖一樣,

Advertisiment
損耗水分養分特別少, 所以能保持常綠。

人們常用“秋風掃落葉”來形容溫帶地區的秋天的景色。 秋天到了, 楊樹、槐樹等闊葉樹的葉子漸漸衰老, 隨著瑟瑟的秋風, 枯黃的樹葉便悄然飄落了。 你也許為樹葉的飄落而惋惜, 但是你可曾想到, 落葉恰恰是樹木的自我保護。

天冷了, 人們生上火爐, 穿上棉衣。 可是樹木呢?它們唯有脫盡全身的樹葉, 來儘量減少水分的蒸騰, 才能安全的過冬。 要不然, 天寒地凍, 狂風呼號, 樹根吸收水分已經很困難, 而樹葉的蒸騰作用卻照常進行。 你想想看, 等待樹木的除了死亡還會有什麼呢?

葉柄本來是硬挺挺地長在樹枝上的。 到了秋天, 隨著氣溫的下降, 葉柄基部就形成了幾層很脆弱的薄壁細胞。

Advertisiment
由於這些細胞很容易互相分離, 所以叫做離層。 離層形成以後, 稍有微風吹動, 便會斷裂, 於是樹葉就飄落下來了。

樹葉是溫帶地區的闊葉樹, 減少蒸騰作用, 準備安全過冬的一種本領。

仙人掌為什麼有刺沒葉子?

為了適應乾旱少雨的沙漠環境, 在漫長的歲月裡, 仙人掌不斷改變著自己的形態, 葉子漸漸不見了, 變成了根根肉刺或密密麻麻的茸毛, 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分蒸騰。 仙人掌的葉子退化了靠莖製造營養, 而莖是綠色的, 執行著葉子的功能, 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 所以說仙人掌的刺是由葉子變來的。

12345 3 身邊的科學手抄報圖片大全:生活篇

水滴入熱油裡為什麼會濺起來?

用油炒, 炸食物的適當溫度,

Advertisiment
一般是在160℃~200℃左右。 這時, 就等於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溫中。 我們知道, 水到100℃就沸騰。 液體的沸騰就是汽化, 此時, 其體積不僅發生很大變化, 而且還是在很短的時間裡變化的。 少量的本進入了多量的高溫的油裡, 水便爆發性地汽化蒸發。 這樣, 周圍的油被帶得飛濺起來, 由此, 就產生了“濺油”現象。 炸藥是一種猛烈的爆炸物, 它能爆炸, 是因為炸藥的主要成分硝化甘油是由碳, 氫, 氮, 氧組成的, 這些東西在爆炸時, 各自都因急劇的化學變化而產生氣體, 其體積突然猛增, 於是發生爆炸。

炒, 炸食品時發生的“濺油”現象, 就是急劇蒸發的少量氣體在非常短的時間裡激起了周圍的液體所造成的。

牛奶加熱後為什麼會有層皮?

那層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質。牛奶中含有牛生長發育的所 有必需的營養成分,蛋白質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營養成分。

蛋白質一旦受熱就會凝固。煮熟的雞蛋之所以會凝固,就是因為雞蛋裡的蛋白質凝固了。牛奶中的蛋白質也會因加熱而凝固。

蛋白質,特別是牛奶的蛋白質,即便不加熱,一變質就會凝固。蛋白質變質時會產生酸,酸能使牛奶凝固。用乳酸菌凝固的酸乳酪雖然能吃,但自 然變質而凝固的牛奶還是不吃為好,因為不知道裡面會含有什麼樣的能使人致病的細菌。

12345 4 身邊的科學手抄報圖片大全:安全篇

為什麼紅燈停,綠燈行?

大街上,每個交通路口都有紅綠燈。小朋友們知道,紅燈亮了各種車輛就要停下來,綠燈亮了才可以繼續往前走。

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反過來為什麼不行?

因為紅光和綠光雖然都是有色光,但它們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紅光傳得比綠光要遠一點兒,在有霧的天氣,紅光的穿透能力也比綠光強。所以用紅燈作停車信號,可以讓司機們早點兒看到,早做準備。如果用綠燈作停車信號,司機叔叔們來不及刹車,就要出事故了。

小朋友們也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你們一定要記住:紅燈停,綠燈行。

邊開車邊打手機為什麼有危險?

對於一個人來說,駕駛汽車是一項較為複雜的工作,而且他同時還要密切觀察周邊環境,這同樣是需要全神貫注的複雜工作。人在開車的時候要同時進行兩項複雜工作,大腦已經滿負荷運轉了。如果在這個時候打電話,負責思維和控制語言系統的大腦額葉部分將“超載”,上述兩項工作難免要出問題。

“多重任務處理系統”本來是一個電腦術語,指的是電腦在同一時間內處理幾個不同的命令。有人認為人類大腦也有同樣的功能,但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不可能像電腦那樣可以一邊下載檔案一邊玩遊戲。

從理論上講,大腦一旦同時處理兩項任務,哪怕是非常簡單的任務,大腦處理資訊的效率都會嚴重下降,這在神經科學中稱作“雙任務干擾”。

美國“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的研究員喬丹·格拉夫曼認為,人腦不具備“多重任務處理系統”源自額葉的生理特性。人在做不同事情的時候,腦電波會在額葉的不同區域來回跳動,期間會有幾百毫秒到幾秒鐘的停頓,在停頓期間人的反應能力會降低,如果開車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就可能發生車禍。

此外,美國猶他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開車時候打電話會使追尾事故的發生率增加一倍,即便使用的是車載電話,危險程度也是一樣的,因為這時人的大腦仍處於“雙任務干擾”狀態。

12345 5 身邊的科學手抄報圖片大全:自然篇

為什麼地球上的氧氣用不完?

地球上動物、植物的生存離不開氧氣,一切物質的燃燒,動植物的腐爛,鐵的生銹等也離不開氧氣。那麼,長此以往,地球上的氧氣會不會用完呢?

19 世紀時,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克爾文曾十分憂慮地說:“隨著工業的發達與人口的增多,500 年以後,地球上的所有的氧氣將被用光,人類將趨於滅亡!”事實證明,這種擔憂完全是多餘的,地球上的氧氣不會用完。

瑞士的科學家謝尼伯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採集了許多植物的綠葉,浸在水裡,放在陽光底下。葉子很快就不斷地發出一個個小氣泡,謝尼伯用一隻試管收集了這些氣體。這些氣體是什麼呢?當謝尼伯把一片點著了的木條扔進試管時,木條猛烈地燃燒,射出耀眼的光芒。這說明試管內是氧氣,因為,只有氧氣才能幫助燃燒。接著,謝尼伯又往水裡通入二氧化碳。

他發現,通進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綠葉排出的氧氣也越多。謝伯尼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陽光的作用下植物靠著二氧化碳營養而排出氧氣。”

原來,在陽光下,綠色植物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與從根部吸入的水分發生化學作用,化合成他們需要的營養物,同時放出氧氣,這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放出氧氣的總量比它呼吸時的需要氧量要多20 倍左右。這樣氧氣在空氣中就不會減少,而且經常保持21%的含量。同時二氧化碳也經常保持在0.03%的含量。

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見雷聲?

天空驟然一亮,接著,雷聲從遠處“隆隆”響起。這使我們覺得先有閃電,後有雷鳴,閃電先于雷鳴發生。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閃電是雲團內產生的大量靜電向外放射時,摩擦碰撞出的巨大電火花。

它使周圍的空氣溫度突然增高,體積隨之膨脹,發出雷聲。電閃雷鳴可以說是同時發生的。

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呢?

原來,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光先從閃電發生的地方傳到地面,雷聲才接著“隆隆”而來。

所以,它們雖然同時發生,我們卻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12345

那層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質。牛奶中含有牛生長發育的所 有必需的營養成分,蛋白質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營養成分。

蛋白質一旦受熱就會凝固。煮熟的雞蛋之所以會凝固,就是因為雞蛋裡的蛋白質凝固了。牛奶中的蛋白質也會因加熱而凝固。

蛋白質,特別是牛奶的蛋白質,即便不加熱,一變質就會凝固。蛋白質變質時會產生酸,酸能使牛奶凝固。用乳酸菌凝固的酸乳酪雖然能吃,但自 然變質而凝固的牛奶還是不吃為好,因為不知道裡面會含有什麼樣的能使人致病的細菌。

12345 4 身邊的科學手抄報圖片大全:安全篇

為什麼紅燈停,綠燈行?

大街上,每個交通路口都有紅綠燈。小朋友們知道,紅燈亮了各種車輛就要停下來,綠燈亮了才可以繼續往前走。

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反過來為什麼不行?

因為紅光和綠光雖然都是有色光,但它們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紅光傳得比綠光要遠一點兒,在有霧的天氣,紅光的穿透能力也比綠光強。所以用紅燈作停車信號,可以讓司機們早點兒看到,早做準備。如果用綠燈作停車信號,司機叔叔們來不及刹車,就要出事故了。

小朋友們也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你們一定要記住:紅燈停,綠燈行。

邊開車邊打手機為什麼有危險?

對於一個人來說,駕駛汽車是一項較為複雜的工作,而且他同時還要密切觀察周邊環境,這同樣是需要全神貫注的複雜工作。人在開車的時候要同時進行兩項複雜工作,大腦已經滿負荷運轉了。如果在這個時候打電話,負責思維和控制語言系統的大腦額葉部分將“超載”,上述兩項工作難免要出問題。

“多重任務處理系統”本來是一個電腦術語,指的是電腦在同一時間內處理幾個不同的命令。有人認為人類大腦也有同樣的功能,但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不可能像電腦那樣可以一邊下載檔案一邊玩遊戲。

從理論上講,大腦一旦同時處理兩項任務,哪怕是非常簡單的任務,大腦處理資訊的效率都會嚴重下降,這在神經科學中稱作“雙任務干擾”。

美國“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的研究員喬丹·格拉夫曼認為,人腦不具備“多重任務處理系統”源自額葉的生理特性。人在做不同事情的時候,腦電波會在額葉的不同區域來回跳動,期間會有幾百毫秒到幾秒鐘的停頓,在停頓期間人的反應能力會降低,如果開車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就可能發生車禍。

此外,美國猶他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開車時候打電話會使追尾事故的發生率增加一倍,即便使用的是車載電話,危險程度也是一樣的,因為這時人的大腦仍處於“雙任務干擾”狀態。

12345 5 身邊的科學手抄報圖片大全:自然篇

為什麼地球上的氧氣用不完?

地球上動物、植物的生存離不開氧氣,一切物質的燃燒,動植物的腐爛,鐵的生銹等也離不開氧氣。那麼,長此以往,地球上的氧氣會不會用完呢?

19 世紀時,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克爾文曾十分憂慮地說:“隨著工業的發達與人口的增多,500 年以後,地球上的所有的氧氣將被用光,人類將趨於滅亡!”事實證明,這種擔憂完全是多餘的,地球上的氧氣不會用完。

瑞士的科學家謝尼伯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採集了許多植物的綠葉,浸在水裡,放在陽光底下。葉子很快就不斷地發出一個個小氣泡,謝尼伯用一隻試管收集了這些氣體。這些氣體是什麼呢?當謝尼伯把一片點著了的木條扔進試管時,木條猛烈地燃燒,射出耀眼的光芒。這說明試管內是氧氣,因為,只有氧氣才能幫助燃燒。接著,謝尼伯又往水裡通入二氧化碳。

他發現,通進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綠葉排出的氧氣也越多。謝伯尼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陽光的作用下植物靠著二氧化碳營養而排出氧氣。”

原來,在陽光下,綠色植物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與從根部吸入的水分發生化學作用,化合成他們需要的營養物,同時放出氧氣,這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放出氧氣的總量比它呼吸時的需要氧量要多20 倍左右。這樣氧氣在空氣中就不會減少,而且經常保持21%的含量。同時二氧化碳也經常保持在0.03%的含量。

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見雷聲?

天空驟然一亮,接著,雷聲從遠處“隆隆”響起。這使我們覺得先有閃電,後有雷鳴,閃電先于雷鳴發生。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閃電是雲團內產生的大量靜電向外放射時,摩擦碰撞出的巨大電火花。

它使周圍的空氣溫度突然增高,體積隨之膨脹,發出雷聲。電閃雷鳴可以說是同時發生的。

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呢?

原來,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光先從閃電發生的地方傳到地面,雷聲才接著“隆隆”而來。

所以,它們雖然同時發生,我們卻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12345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