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好家庭教育“三步棋”

在社會日益發展、時代日益進步的今天, 家庭教育已經成為了一門專業知識。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是孩子最親密的“夥伴”, 父母的言行舉止、脾氣秉性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說起教孩子, 誰都會, 可是怎樣才能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我認為, 須走好家庭教育“三步棋”。

1、要學會蹲下來看孩子。

在家裡, 我們可以對孩子的吃飯、穿衣進行悉心照顧, 對學習進行認真輔導,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主宰孩子的一切, 可以駕馭孩子的思想, 因為我們只是他們的父母, 而不是他們的大腦。

Advertisiment
孩子雖小, 但也有自己的世界, 大人只有“蹲下來”, 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 在與孩子談話、交流的時候, 要俯下身子, 平視地看著孩子, 傾聽孩子, 讓孩子感覺到你在聽, 在與他面對面的交流。 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 不應該高高在上, 一味地指責孩子。 孩子是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成長的, 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 用一顆包容、平和的心去正確引導孩子。 我們只有這樣做了, 孩子才會從內心願把我們當朋友, 他們高興時, 會把這份喜悅和我們分享, 當他們不開心時, 也會把這種煩惱向我們傾訴。 同時, 要學會向孩子學習, 不要以為自己是大人, 就無所不知, 無所不能, 其實孩子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很強, 在他們的小腦瓜裡也有很多的奇思妙想,
Advertisiment
有時嘗試、學習一下他們的想法和做法, 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要走進孩子心靈世界。

現在,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停留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層次, 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結果出現了有些家長寧願將大量時間花在玩撲克、打麻將方面, 也不願多花些時間關心孩子學習、生活。 如果你認為, 我們大人整天忙的都是正事, 孩子嘛, 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 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那您就錯了。 實際上孩子的內心要比大人豐富得多, 學習只是他們生活中的很小一部分, 他們愛玩, 愛想, 愛做, 在他們身上, 有時您會發現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這時就會感慨, 現在生活真累呀, 要是能回到小時候該多好呀。

Advertisiment
我想, 如果讓您回到小時候只是學習, 您肯定一百個不願意吧。 所以, 如果您的孩子再向您提出:“我想要一個像小紅他媽媽給他做的一樣的風車”時, 我們要把它當作一回事, 盡可能好地給他做一個那樣的風車。 其實, 為人父母者對孩子的一切美好願望和愛, 都要通過與孩子心靈溝通, 品讀、讀懂孩子的心, 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來實現。

3、要創造生動教育情境。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 家長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照顧, 怕孩子累著, 都不讓孩子做事情, 即使孩子願意, 家長也不願他們插手, 導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情感依賴嚴重, 性格冷漠、孤僻、自卑等心理障礙。 在教育孩子時, 注重創造生動的教育情境, 寓教於樂,

Advertisiment
創造條件讓孩子主動積極參與, 在情境體驗中形成學會欣賞、合作和學習等生存品質的人生觀、價值觀, 為孩子走向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其實, 隨著孩子的長大, 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覺得, 現在的小孩做事情, 不是把事情當作負擔, 而是當作遊戲, 如洗衣服, 會有許多泡泡, 孩子就會覺得特別好玩, 而洗碗的時候, 丁丁當當的, 孩子就好像在邊玩水, 邊聽一曲鍋碗瓢盆交響樂。 作為家長, 要有一雙充滿關愛、善於發現的眼睛, 將每一個生活環節都變成教育的好機會, 鼓勵孩子去聽、去看、去說、去做……讓孩子用他們自己的、獨特的學習方式去探索世界, 瞭解社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