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貧血的症狀

一般常見的表現有皮膚蒼白乾燥, 指甲蒼白, 容易乏力, 精力不好, 氣短心慌胸悶, 頭暈目眩耳鳴, 失眠, 注意力不集中, 頭髮枯黃, 皺紋增多等。 貧血時因缺氧可導致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 有時有舌炎表現, 個別患者會出現異食癖。 判斷自己是不是貧血, 不能單憑某些症狀, 或者只憑主觀感覺, 就認為自己貧血。 最好的方法是去醫院進行血常規檢查。 成年男性130g/L, 成年女性120g/L。

一、一般表現

疲乏、困倦、軟弱無力是貧血最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症狀。 貧血嚴重時, 部分患者可出現低熱。 皮膚粘膜蒼白是貧血的主要體征,

Advertisiment
一般以觀察甲床、口腔粘膜、瞼結膜及舌質較為可靠。

二、心血管系統表現

活動後心悸、氣短最為常見。 部分嚴重貧血患者可以出現心絞痛、心力衰竭。 患者可有心率過快、心搏有力、脈壓增加。 部分患者可有心臟擴大, 心尖部或心底部出現輕柔的收縮期雜音, 下肢水腫, 心電圖檢查可顯示低電壓、ST段低平、T波平坦倒置等, 貧血得到糾正並去除病因後, 心臟改變常可逐漸恢復。 在貧血得到糾正後, 這些症狀和體征均會消失。

三、中樞神經系統表現

頭痛、頭暈, 目眩、耳鳴、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都是常見的症狀。 嚴重貧血患者可出現暈厥。

四、消化系統表現

貧血時因缺氧可導致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

Advertisiment
有時有舌炎表現, 個別患者會出現異食癖。 體征常為舌質紅絳、舌乳☆禁☆頭萎縮、鞏膜可有黃疸、脾大。 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時消化系統症狀最為突出, 因為葉酸、維生素B12缺乏會導致消化道上皮有核細胞DNA合成障礙, 影響消化功能而出現上述症狀。

五、泌尿系統表現

常出現多尿、尿比重降低, 少量蛋白尿。 急性血管內溶血時, 尿色可呈現濃茶或醬油樣顏色。

貧血的分類

貧血的分類包括病因和發病機制分類、紅細胞形態學分類、骨髓增生程度分類。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分類

(一)紅細胞生成不足

1.造血幹細胞/紅系祖細胞增殖與分化異常 再生障礙性貧血、純紅細胞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提潤所致的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2造血調節異常

Advertisiment

骨髓壞死、骨髓纖維化、髓外腫瘤骨髓轉移、慢性☆禁☆感染性疾病、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肝病、垂體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所致的貧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

(1)DNA合成障礙:葉酸及(或)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貧血。

(2)血紅蛋白合成障礙

1)血紅素合成缺陷: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

2)珠蛋白合成缺陷: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

(二)紅細胞破壞過多

1.紅細胞內在缺陷(遺傳性)

(1)紅細胞膜缺陷: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症等。

(2)紅細胞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症、丙酮酸激酶(PK)缺陷症等。

(3)珠蛋白合成缺陷: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

(4)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2.紅細胞外來因素(獲得性)

Advertisiment

(1)免疫性因素: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冷性溶血病、藥物相關抗體溶血性貧血、新生兒同種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2)非免疫性因素

1)感染或生物因素:感染或生物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2)化學性因素:化學品或化學藥物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3)機械陛因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心血管創傷性溶血性貧血、行軍性血紅蛋白尿。

二、按骨髓增生程度分類

根據骨髓增生情況分為增生性貧血、增生不良性貧血和成熟障礙性貧血。

1.增生性貧血 凡貧血而骨髓造血功能顯示代償性增生者統稱為增生性貧血。 根據骨髓中增生的幼紅細胞類型可分為:

(1)以正常幼紅細胞增生為主;常見的有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

Advertisiment

(2)以巨幼紅細胞增生為主:見於各種原因的巨幼細胞貧血。

2.增生不良性貧血 貧血而骨髓造血功能顯示增生減低或衰竭者, 一般除累及紅系外, 尚累及粒系、巨核系細胞, 常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 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

3.成熟障礙性貧血 慢性病性貧血、骨髓病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MDS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