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我們來用手指遊戲開發孩子潛力!

我曾聽有的家長反映, 自己的孩子好動、不安分, 一雙小手總是不肯閑著, 不是咬手指, 就是捏鼻子, 或者幹一些“壞事”。 他們大部分人認為是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動症”, 需要心理治療。 其實這種看法有些片面, 孩子的多動, 大部分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造成的。 要想改變這一情況, 最好的辦法並不是家長的責駡與訓斥, 而是讓孩子多玩一些手指遊戲

事實上, 孩子的感覺系統與母親的情緒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 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工作忙碌、焦慮、運動不夠、情緒緊張等都會對孩子的感覺系統發展有很大影響。

Advertisiment
如果母親在生孩子的時候選擇剖腹產, 導致孩子出生時沒有經過產道擠壓, 孩子的觸覺和關節生長情況都會受到影響。 此外,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欲非常強, 什麼事情都要代勞。 而且由於現在孩子們的生存空間很小, 沒有過多的戶外活動的機會, 因此孩子應有的各種感覺刺激太少。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他們的動手能力會逐步增強, 手指的靈活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處在黃金教育期的孩子們, 特別渴望玩一些更高級、更複雜的運動和遊戲, 例如:打球, 繪畫、折紙等, 這是孩子成長發育的規律。

教育專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人體是由神經系統交叉控制的, 鍛煉右手手指, 可以開發左腦, 右手鍛煉的是腦部的計算和記憶力;如果進行左手手指的鍛煉,

Advertisiment
可以開發右腦, 左手鍛煉的是腦部的平衡能力和運動神經, 所以一般左手運動員在綜合能力, 比如籃球和足球都比右手運動員強。 因此, 在孩子的黃金教育期, 家長一定要引導寶寶做一些手指遊戲, 從而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 從小多活動手指, 提高手指的靈活度可以讓寶寶更聰明, 能力也更強。

那麼提高寶寶動手能力, 鍛煉他們手指靈活性的遊戲有哪些呢?

(1)手工折紙

家長可以為孩子們準備一些專門的手工折紙, 要注意厚度適宜, 比較適合孩子們折成各種形狀。 如果孩子的年齡過小, 折紙難度太大的話, 可以讓他們做一些撕紙的遊戲。 比如說讓孩子自由地撕成條、塊, 或者根據自己的想像撕出各種各樣的形狀。

Advertisiment
像各種小動物、植物、日常生活用品等等, 都可以充當孩子們撕紙時練習的內容。

如果家裡有縫紉機, 媽媽可以在比較硬的紙張上用縫紉機踏出針孔組成各種圖形, 讓孩子撕下來玩, 以此來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 這樣的遊戲非常有趣, 而且原料來源非常廣, 也很容易找到, 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2)穿紐扣或珠子

家長可以給孩子們準備一大碗各種顏色的塑膠珠子, 再給他們一些線或者稍硬的小細繩, 教孩子們串起來。 珠子可以是各種形狀的, 也可以選擇透明或者不透明, 只要漂亮, 能吸引孩子玩的興趣就可以。

如果孩子剛開始穿的時候有困難, 家長不妨給孩子準備一些洞眼大的珠子,

Advertisiment
這樣好串一些。 等孩子年齡稍大的時候, 再把珠子換小, 把繩子換成軟的, 細的, 增大難度, 讓孩子動手鍛煉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3)折疊手帕

家長可以準備幾條顏色和圖案各不相同的手帕, 教孩子折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最開始的時候, 可以教孩子把手帕當成被子一樣進行簡單的折疊, 隨著孩子技巧的提高, 再漸漸增大難度, 然後再隨意折成各式各樣的東西, 比如紙船、紙鶴、花朵、扇子、小老鼠這些東西, 都可以成為孩子練習的物件。

(4)夾持能力

讓孩子用筷子把碗裡的玻璃珠子或者乒乓球或者花生豆、黃豆等等夾持到另外的一個容器中。 為了保持孩子的興趣, 可以經常更換所夾持的物品。 當孩子鍛煉一段時間後,

Advertisiment
可以換成顆粒更小的綠豆等。

(5)剪紙或者積木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 可以給他們準備一些可以拼接的積木, 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大, 可以再換成剪紙。 當然, 所用的工具一定要嚴格注意安全問題, 不能過於鋒利, 更不能採用尖頭的, 最好給孩子買一把專用的手工圓頭小剪刀, 教他們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家長在教孩子做各種手指遊戲的時候, 最好內容多種多樣, 形式也要非常活潑。 其實手指遊戲有上千種方式, 只要家長用心, 一定會想出辦法來。 比如說, 家長可以給手指戴上不同的紙帽子, 扮演不同的角色, 用一雙手教孩子如何演出一場“手指人話劇”。 或者玩藏手指, 手影戲, 手指動作配合兒歌, 手指畫等等。

總而言之, 家長要在孩子的黃金教育期不斷地進行關於手指的遊戲訓練, 從而達到刺激大腦廣大區域的目的。再通過孩子思維和眼睛的觀察,不斷進行手指動作的精細化程度的提高,達到眼、手、腦的配合協調,從而有效達到促進孩子智力發育的目的。

從而達到刺激大腦廣大區域的目的。再通過孩子思維和眼睛的觀察,不斷進行手指動作的精細化程度的提高,達到眼、手、腦的配合協調,從而有效達到促進孩子智力發育的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