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遊戲開發寶寶潛能 家長巧引導

3歲以前, 是寶寶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 家長開始意識到寶寶啟蒙的重要性, 因此, 許多爸爸媽媽也開始尋求各式啟蒙課程的幫助。 面對這波嶄新趨勢, 到底要如何依照寶寶年齡來設計全方位活動呢?

Advertisiment

3歲以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

你知道一個人的大腦完全成熟, 大約是在幾歲的時候嗎?答案是在20~25歲之間。 不過, 寶寶的大腦在3歲時, 重量已達到成人腦部重量的80%左右, 6歲時更重達至95%, 顯示一個人在3歲時, 大腦已發育了一半以上。

在寶寶3歲以前, 大腦最重要的發育, 就是連結腦神經細胞突觸的形成和死亡。 一個神經細胞, 可以長出數萬個突觸, 和其他神經細胞做連結, 對思維及感覺的形成非常重要, 且突觸也是神經系統與肌肉、感受器官交換訊息的媒介;突觸的形成在寶寶3~5個月大時, 達到高峰, 但接下來突觸會因為沒有使用而大量死亡,

Advertisiment
到3歲時大約只剩下全盛時期的10分之1。

我們可以想像寶寶3歲以前的大腦是電腦的硬體, 如果尋求刺激來活化大腦突觸的運作, 就可以擴充大腦主機及硬體規格, 到了3歲以後, 寶寶大腦的規格已大致成形, 到時候再來提升軟體的操作方式, 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年齡的潛能發展重點

不同年齡的寶寶, 學習程度也有所不同, 若讓年紀太小的寶寶嘗試較難的遊戲, 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挫, 所以父母必須先瞭解寶寶各階段的發展重點, 再尋找適合的遊戲與他一起玩樂、刺激潛能。

0~1歲

此階段是孩子感官發展最快速的時期, 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口腔期發展, 寶寶會透過口腔內豐富的觸覺細胞, 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外在環境,

Advertisiment
若此時透過家長適當的引導, 1歲大的寶寶就能將物品進行初步的分類歸納, 例如分類出衣服、褲子、鞋子, 且能聽指令動作(如再見、拍手), 有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也開始喜歡接近其他小朋友。 針對此時期的寶寶, 父母可以加強他們的手眼協調及感覺統合的遊戲, 例如多和小朋友說話、說故事, 或是帶寶寶出門活動, 都能説明寶寶認識更多事物, 並提升寶寶的社交能力。

1~2歲

1歲之後的寶寶, 幾乎都學會走路, 因此探索世界的欲望也隨之增加。 雖然寶寶仍處於口欲期, 拿到東西時還是會把物品放入口中, 但他們也漸漸會用手去摸、用眼睛去看, 在觸覺和視覺之間進行連結。 基本上, 透過成人引導, 2歲大的寶寶能唱完一首簡單的兒歌、獨立吃飯、用手指撿起小東西、走平衡木,

Advertisiment
甚至能畫出點和線。 家長可以多進行有利於大肢體協調發展的律動遊戲及激發想像力的創意活動, 活絡寶寶的創造力。

2~3歲

2歲以後, 寶寶已能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情, 正處於自信心大增的階段, 也希望成人能多鼓勵自己。 3歲大的寶寶能夠自己穿衣服、扣扣子、擺餐具、上廁所、買東西、與陌生人來往, 且明白故事中的意義, 甚至能畫出簡單的自畫像。 針對此階段的孩子, 爸爸媽媽可多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訓練並激發寶寶的探索及求知欲望;此時可以增加更多有助於精細動作發展及增進思考認知的遊戲, 例如學習夾豆子、剪貼作品。

Advertisiment

缺乏遊戲‧感覺統合恐失調

基本上, 沒有孩子不喜歡遊戲, 但如果孩子缺乏遊戲機會與適當引導, 很容易會產生感覺統合失調的情形;如果等到孩子4、5歲時, 才發現感覺統合失調的狀況, 不只需要花大筆的金錢治療, 對孩子的自信心亦是一大打擊。

良好潛能開發的條件

除了適齡適性以外,寶寶在玩遊戲時的安全性、指導者,也是父母必須層層把關的專案,父母不妨回想看看,在陪寶寶玩的時候,是否確實做到下列5大要素。

1、玩什麼?-教具選擇

由於3歲以前的孩子有可能會把東西放到嘴巴裡,因此父母必須特別注意孩子所接觸的教具的安全性,且須考量其益智性,儘量避免單純以聲光效果吸引孩子的玩具。

2、如何玩?-適齡適性

教材太難會造成寶寶的挫折感,太容易又無法達到學習的目的。適齡適性的教材,加上指導者適當的引導,對寶寶才會有最好的遊戲效果。

3、哪裡玩?-環境安全

為了讓寶寶安全、放心地玩遊戲,環境安全是很重要的考量,爸媽必須注意在寶寶周遭的環境是否有保護措施、人數控制及適當的分齡機制。

4、和誰玩?-指導者

根據我們的研究,1位指導者面對4~6個寶寶是最好的比例,我們希望能為孩子創造和同儕互動的機會,但人數過多時,指導者便無法關注到每位寶寶的狀況。此外,指導者的專業、耐心與愛心,也是必須考量的因素。

5、和誰玩?-照顧者

照顧者對於寶寶的支持與鼓勵,將能成為促使寶寶學習的最大動力,所以當寶寶完成了某個目標之後,父母與師長應不吝給予鼓勵、讚美。

碰到挫折時‧以鼓勵代替責駡

在幫助寶寶開發潛能的過程當中,孩子或多或少都會碰到瓶頸,當寶寶無法冷靜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成人應給予鼓勵,協助寶寶冷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讚美寶寶的努力;如果無法和其他同儕互動,爸媽應耐心指導寶寶,認識正確的社交方式,理解分享和輪流的概念,培養用嘴巴溝通的觀念和能力。最忌諱的就是由於家長的過度保護,對於寶寶能力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反而讓寶寶喪失練習且學習的機會,或是堅持寶寶應繼續學習,造成寶寶產生壓力,學習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除了適齡適性以外,寶寶在玩遊戲時的安全性、指導者,也是父母必須層層把關的專案,父母不妨回想看看,在陪寶寶玩的時候,是否確實做到下列5大要素。

1、玩什麼?-教具選擇

由於3歲以前的孩子有可能會把東西放到嘴巴裡,因此父母必須特別注意孩子所接觸的教具的安全性,且須考量其益智性,儘量避免單純以聲光效果吸引孩子的玩具。

2、如何玩?-適齡適性

教材太難會造成寶寶的挫折感,太容易又無法達到學習的目的。適齡適性的教材,加上指導者適當的引導,對寶寶才會有最好的遊戲效果。

3、哪裡玩?-環境安全

為了讓寶寶安全、放心地玩遊戲,環境安全是很重要的考量,爸媽必須注意在寶寶周遭的環境是否有保護措施、人數控制及適當的分齡機制。

4、和誰玩?-指導者

根據我們的研究,1位指導者面對4~6個寶寶是最好的比例,我們希望能為孩子創造和同儕互動的機會,但人數過多時,指導者便無法關注到每位寶寶的狀況。此外,指導者的專業、耐心與愛心,也是必須考量的因素。

5、和誰玩?-照顧者

照顧者對於寶寶的支持與鼓勵,將能成為促使寶寶學習的最大動力,所以當寶寶完成了某個目標之後,父母與師長應不吝給予鼓勵、讚美。

碰到挫折時‧以鼓勵代替責駡

在幫助寶寶開發潛能的過程當中,孩子或多或少都會碰到瓶頸,當寶寶無法冷靜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成人應給予鼓勵,協助寶寶冷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讚美寶寶的努力;如果無法和其他同儕互動,爸媽應耐心指導寶寶,認識正確的社交方式,理解分享和輪流的概念,培養用嘴巴溝通的觀念和能力。最忌諱的就是由於家長的過度保護,對於寶寶能力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反而讓寶寶喪失練習且學習的機會,或是堅持寶寶應繼續學習,造成寶寶產生壓力,學習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