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小寶寶成為交友達人的秘訣

人際交往中, 你的孩子屬於何種類型?

1、偏交往型

這類孩子大多不常和外人交往, 人際交往經驗較少, 平時只喜歡與某些熟悉的人交往, 在陌生人面前則顯得膽小和猶豫, 而且往往對他人的臉色和言語非常敏感, 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受傷。

2、孤獨型

一般來說, 這類孩子的父母對待兒女較為冷淡, 被稱為“冰箱型父母”, 通常會導致孩子情感上遠離父母, 等孩子長大時, 甚至採取冷漠的態度對“危險”的外部世界進行逃避。

3、善於交往型

善於交往型的孩子, 性格會特別的開朗、大方, 能夠和任何類型的小朋友打成一片,

Advertisiment
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交友能力。 當寶寶到了陌生的環境中, 寶寶能夠主動的和大家打招呼, 喜歡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好吃的, 和自己喜歡的玩具。

4、自我中心型

這類孩子喜歡獨自遊戲, 與同伴交往時只考慮自己的需要與興趣, 交往技能差。 他們通常自己的玩具自己玩, 沒有分享的意識。 個別孩子還會出現獨佔玩具, 摔別人的玩具進行報復甚至動手打人等行為。 以自我為中心, 不懂得謙讓、合作與同情。

教給孩子交朋友的秘訣

瞭解了寶寶的交往類型, 寶寶交朋友的時候該怎麼做?家長要細心觀察自己寶寶跟其他寶寶的關係, 以給予正確的指導。 如果孩子交朋友發生困難, 爸媽不是責備或代替他處理就能解決問題。

Advertisiment
唯有觀察孩子的特質、經常傾聽, 才能提供孩子最適合的關鍵技巧。

狀況1、交不到朋友怎麼辦

“我不要去學校, 都沒有人跟我玩。 ”這是孩子不肯上學常見的理由。 新入園的小朋友如果個性比較內向或愛哭, 就不容易很快融入群體中。 也有一些孩子是長期都抱怨沒有朋友, 可就牽涉到孩子的特質、行為了。

解決方案:先瞭解孩子背後的問題, 例如:是每天都沒有朋友一起玩, 還是只有某一天;趁著接送孩子時, 聽聽別人眼中的他是怎樣的小朋友。

孩子加油站:打扮得乾乾淨淨;學會一種拿手遊戲;練習說:“我也要玩。 ”

狀況2、吵架了怎麼和好

“今天玩扮家家酒, 沒讓安安當公主, 她就生氣不跟我玩了。 她還罵我最討厭!”明明是好朋友,

Advertisiment
卻可能因為一時的行為而吵架。 有些孩子會因此傷心、難過, 有些會另結新歡, 大多數孩子在小小年紀倒不會記仇吵到底, 有時爭吵完後, 因為下一個活動是彼此都喜歡的, 又慢慢玩在一起了。 擅長表達的孩子可能還會說:“那你下次不可以那樣罵我!”

解決方案:和朋友爭吵, 心裡一定難受。 爸媽可以表達自己理解孩子難過的想法, 例如:“吵架真不好玩!”同時要幫助孩子理清“兩人在吵什麼?”“想要跟朋友說什麼?”也許可以畫一張圖表達想法送對方, 千萬不要代替他決定還要不要交這個朋友。 如果孩子在吵架後一直被拒絕, 覺得很沮喪, 就需要先重建他對自己的肯定, 然後才做下一步的溝通, 例如, 可以說:“如果是媽媽,

Advertisiment
也會很難過, 可是媽媽會想想班上還有誰可以做我的好朋友。 ”讓孩子懂得朋友可以互相選擇。

孩子加油站:能說出朋友的優點缺點;練習寫卡片;能跟不同朋友一起玩。

狀況3、朋友一定要很多嗎

“今天小文生病沒來, 我自己一個人玩。 我畫了一張問候卡給他喔!”有些孩子是領袖型或萬人迷, 人氣指數超級高, 但也有些孩子只跟特定的孩子玩。 大部分爸媽總是鼓勵孩子多交一些朋友, 不要只跟幾個人在一起。 其實, 只有少數玩伴的孩子, 也許才能交到真心的好朋友, 甚至是從小到大持續往來的朋友, 成為一種安定心靈的力量。

解決方案:爸媽要讓孩子知道, “受歡迎”不是用來驕傲、產生優越感。 當受到大家喜歡時, 更應該用這樣的特質來幫助別人。

Advertisiment
而只跟少數人作好朋友的孩子, 爸媽可以觀察孩子之間具備哪些特質。 例如:都喜歡玩拼圖、下棋;有沒有欠缺什麼?例如:不喜歡運動遊戲, 這時就要找機會培養新的興趣和能力, 增加和其它不同特質朋友一起玩的機會。 對於有時喜歡獨處的孩子, 無論是安靜看書畫畫, 還是一個人溜冰打球, 爸媽都應該欣喜, 因為能夠“獨處”, 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孩子知道自己有好朋友, 很滿足, 就不用為他擔憂。

孩子加油站:能獨自玩;關心朋友並具體表達;和好朋友一起學新鮮事。

給父母們的建議:

1、積極參與

專家說, 大人常犯的錯誤, 就是以為孩子會自然地就成為朋友。 其實, 除非孩子能經常與朋友在一起, 否則友誼很難增長, 有時候,做父母的也許需要為孩子穿針引線。

2、培養自信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擅長,他們的信心便可以建立起來,並利用這種專長結交朋友。有位專家說:“友誼是以共同愛好為基礎的。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你可幫助他培養某些愛好,從而認識更多的朋友。”父母可以為孩子製造機會,説明他們發掘自己的專長。

3、給孩子選擇權

孩子需要父母指導,但父母也需要讓孩子對一些事情有自主權。例如,父母往往會為孩子的打扮或髮型而操心,但專家說,最好是讓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自己作決定。在選擇朋友方面,也需要給孩子某種程度的自主權。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交朋友,但同樣也希望他們不要誤交朋友。

4、尊重個性

必須明白孩子的社交需要是因人而異的。比方說,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希望有很多朋友。數量和品質是兩回事。對有些孩子來說,也許一兩個知己就已經足夠。

孩子人際關係常見的六個誤區

1.朋友越多越好

沒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狀態,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誼卻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問題。能夠維繫較長時間的友誼,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個朋友,您也不必太擔心。

2、孩子大聲說話就表示會交際

大聲嚷嚷並不比用溫和的口吻說話更有說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維繫友誼才是問題的關鍵。

3、孩子還小,禮貌不周全沒關係

講禮貌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您的孩子越早擁有禮貌的態度,他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

4、認識新朋友才是交際

認識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諧相處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5、孩子應該和聰明的孩子交往

有些父母認為聰明就是學習好,他們希望孩子結交聰明”小朋友。他們在無意中也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聰明就是學習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學習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對別人付出同情心。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強項。即使孩子的小夥伴在某個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別人的長處仍是值得去學習的。除了學習上“聰明”,對人有禮貌、能替別人著想等好的品質也應該學習。此外孩子還應該對處於弱勢的人(如乞丐、流浪漢)表示應有的尊重,一個從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對弱者付出愛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別人接受。

6、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問題上表現得比較好面子,有時會擔心孩子不會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有時候,做父母的也許需要為孩子穿針引線。

2、培養自信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擅長,他們的信心便可以建立起來,並利用這種專長結交朋友。有位專家說:“友誼是以共同愛好為基礎的。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你可幫助他培養某些愛好,從而認識更多的朋友。”父母可以為孩子製造機會,説明他們發掘自己的專長。

3、給孩子選擇權

孩子需要父母指導,但父母也需要讓孩子對一些事情有自主權。例如,父母往往會為孩子的打扮或髮型而操心,但專家說,最好是讓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自己作決定。在選擇朋友方面,也需要給孩子某種程度的自主權。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交朋友,但同樣也希望他們不要誤交朋友。

4、尊重個性

必須明白孩子的社交需要是因人而異的。比方說,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希望有很多朋友。數量和品質是兩回事。對有些孩子來說,也許一兩個知己就已經足夠。

孩子人際關係常見的六個誤區

1.朋友越多越好

沒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狀態,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誼卻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問題。能夠維繫較長時間的友誼,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個朋友,您也不必太擔心。

2、孩子大聲說話就表示會交際

大聲嚷嚷並不比用溫和的口吻說話更有說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維繫友誼才是問題的關鍵。

3、孩子還小,禮貌不周全沒關係

講禮貌的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您的孩子越早擁有禮貌的態度,他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

4、認識新朋友才是交際

認識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諧相處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5、孩子應該和聰明的孩子交往

有些父母認為聰明就是學習好,他們希望孩子結交聰明”小朋友。他們在無意中也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聰明就是學習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學習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對別人付出同情心。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強項。即使孩子的小夥伴在某個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別人的長處仍是值得去學習的。除了學習上“聰明”,對人有禮貌、能替別人著想等好的品質也應該學習。此外孩子還應該對處於弱勢的人(如乞丐、流浪漢)表示應有的尊重,一個從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對弱者付出愛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別人接受。

6、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問題上表現得比較好面子,有時會擔心孩子不會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