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吃出聰明

要想吃出聰明寶寶, 爸媽要學的還真不少。
學會觀察寶寶
寶寶雖然還小, 但他同樣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需求, 我們首先要學會的是觀察寶寶, 瞭解他的需求, 並予以配合。 比如家長們總在問, 什麼時候可以讓寶寶自己開始吃飯呢?
那就仔細看吧, 當你給寶寶餵飯時, 寶寶伸出小手去搶媽媽手中的勺子, 就是在告訴你, 我要開始自己吃飯了, 這個時候往往是在6個月左右, 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一歲。 當寶寶發出這個信號時, 爸媽就要為寶寶洗淨手, 讓寶寶坐在嬰兒椅上, 帶好圍嘴, 甚至在地上鋪好塑膠布,
Advertisiment
為即將面對的一片狼藉做好全面心理準備。 一切就緒後, 給寶寶一個柔軟的小嬰兒勺, 配一個底部帶吸盤的小碗(否則寶寶會隨時把碗打翻), 在碗裡放一點點的食物, 你再拿另一個碗來喂寶寶。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不言而喻了, 寶寶既舀不著飯也不能準確地把勺放進嘴裡, 而且會把食物弄得四處都是。
但寶寶得到了什麼呢?得到了一種機會, 一種在內在願望驅使下, 去提高某種機能的機會。 我們為什麼要這麼早給寶寶這樣的機會呢?這是因為寶寶自身所發出來的要求, 預示著某個敏感期的到來, 順應並輔助寶寶的要求, 會使他的某種能力在敏感期內得到迅速的發展和進步, 當一個敏感期過去後,
Advertisiment
另一個敏感期會自然到來, 這樣就會促進寶寶的發展。 如果你不去觀察寶寶而是以自己心中的想法為標準, 那寶寶的發展可能就會被人為地滯後了。 在美國研究嬰兒能力發展的中心, 那些被順應了需求的寶寶們在1歲時, 已經能很好地用勺自己吃飯了, 同時發展起來的不只是那些嬰兒的自理能力, 還有手眼協調性和自信心……
學會引導寶寶
我們總是習慣于從成人的角度來看問題, 所以常會不加思索地說:“寶寶, 別用手玩食物。 ”殊不知, 寶寶對事物的認識就是從觸摸開始的。 當寶寶剛學吃飯時, 用手幫忙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就像走路前要爬一樣。 食物有各種質地、各種顏色且無毒無害, 天然就是寶寶把玩兒的好材料,
Advertisiment
在摸摸嘗嘗的過程中, 寶寶的認知和感覺統合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在國際最先進的教育模式中, 都不強調“教”字, 他們在意的是寶寶的興趣, 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 所以教育最讓人花心思的事情應該是去尋找寶寶感興趣的點。 而食物就是一個貫穿教與學的好載體。 寶寶對食物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 為什麼一定要拿著圖片告訴寶寶這是西瓜?讓寶寶摸摸真實的西瓜, 在他面前切開, 讓他看到這個有趣的變化, 再任由他用手捏捏、用嘴嘗嘗, 有什麼比實際印象和感覺更深刻的呢?
在寶寶吃小餅乾的同時, 也可以讓他給小布偶動物們分, 每人分兩個, 1歲多的寶寶用這種方式就可以輕鬆理解“2”的概念。
在各種特色課中,
Advertisiment
烹飪課是寶寶們最喜歡的了, 寶寶們在熟悉的食物中忙來忙去, 聽著各種各樣與吃有關的故事和音樂, 瞭解著世界上的風土人情和節日風俗, 或分著麵團, 或洗著菜葉, 或拌著沙拉……樂在其中。 他們的收穫是同蕩漾在臉上的喜悅一同增長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