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補課,不如補習慣

在小學階段, 我們能發現這麼個現象:第一次家長知道孩子成績不好, 家長第一反映是“補課!”;第二次家長知道成績不好, 開始犯愁;第三次家長會直抒疑慮:孩子補課了呀!怎麼不見有進步呢?這種“校內差、校外補”的現象可謂是屢見不鮮。

A老師認為補課是應該, 尤其小學生, 知識漏洞是需要家長或老師説明才能補上的, 但把所有希望寄託於補課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之間學習成績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他們學習習慣上的差距。 補課, 不如補習慣。  

補一下閱讀的習慣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Advertisiment
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 他就越需要多閱讀。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 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予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 不要靠補課, 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 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于考試不及格, 而且還會發展學生的智力。 ‘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 他的思維就越清晰, 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當時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觀點, 我很認同, 但總覺得讀書所帶來的改變是一件很緩慢的事情,

Advertisiment
而考試就擺在面前, 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 效果更顯著。  

補一下聽課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 專心聽教師講課, 認真聽同學發言, 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 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 也還是要認真聽, 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 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認真聽講的同時還要認真觀察和思考, 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 當老師講到每一步時, 學生甚至能思考到下一步, 學習效果就會更好。 如果學生感覺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課, 怎麼思考呢? 

學生要努力去適應老師, 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 不然學生只能越來越差。

Advertisiment
不同層次的老師, 學生用不同的方式, 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 與老師共同進步。 從現在適應老師, 長大了適應社會, 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補一下做作業的習慣

首先是端正態度。 作業不是負擔, 而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 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 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 或是應付家長, 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 “拖、抄、代”的做法要不得。  

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 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儘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其次是細心審題。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 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

Advertisiment
學會抓字眼, 抓關鍵字, 正確理解內容, 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 更要認真推敲, 反復琢磨, 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 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 及時糾正的能力。  

再次是練後反思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 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 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 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 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 因此, 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

如: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如果發生錯解, 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

Advertisiment
長一智”, 不斷完善自己。  

最後是收集錯題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 經常看看, 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 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 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 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考試時複習錯題效果也很好。  

補一下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很多, 但敢於提問是最基本的。 要敢於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 問同學, 問家長。 學問、學問, 學習就要開口問, 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 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 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 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其次是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 加深理解和記憶, 達到舉一反三。 複習是有規律的, 複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複習。 

對所學知識進行複習、總結、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補一下自信

自信是人進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俗話說: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甚至驚惶失措,徹底崩潰。它不僅制約學生的行為,而且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各方面難以達到其理想的效果。 

一、補信心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 

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 

三、是客觀評價的習慣,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 

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 

tips:當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的時候,學習對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他肯定會逐漸找到學習的感覺,成績會越來越好。 到那時如果我們真要去補課,那我們就可以選擇音樂、美術、奧數等特長課程來豐富我們的課外知識。 

複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複習。 

對所學知識進行複習、總結、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補一下自信

自信是人進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俗話說: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甚至驚惶失措,徹底崩潰。它不僅制約學生的行為,而且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各方面難以達到其理想的效果。 

一、補信心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 

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 

三、是客觀評價的習慣,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 

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 

tips:當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的時候,學習對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他肯定會逐漸找到學習的感覺,成績會越來越好。 到那時如果我們真要去補課,那我們就可以選擇音樂、美術、奧數等特長課程來豐富我們的課外知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