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自己動手寫課本

提到寫作文, 這會讓很多孩子感到頭痛。 為什麼會頭痛?因為沒有什麼可寫的。 為什麼沒有可寫的呢?歸根結底還是孩子沒有創造力, 孩子離開書本就什麼也寫不出來。

讓孩子自己動手寫課本

麥兩年前, 我到英國一所大學做訪問學者, 因為女兒隨我赴英讀小學, 因而有幸在華德福地區感受了一些英式小學教育的風格。 克荷小學三年級一班的主講老師是弗沃德(William Forward)先生。 一天上午, 我在教室聽了他上的課。

語文課上, 弗沃德老師先幫助學生回憶上週五清洗羊毛的過程。 老師一步步提問, “先做什麼?”“聞到什麼味道?”“觀察到水的顏色有什麼變化?”等等,

Advertisiment
學生自由回答, 有答對的, 也有答錯的, 常常是幾個學生同時搶著回答, 不用舉手。 經整理後, 大概的過程是四個步驟。 第一步, 先把羊毛用手拉扯開, 使它變得蓬鬆, 這時手上油乎乎的, 沾上了羊油, 還能聞到散發出的羊膻味;第二步, 在水龍頭下用較熱的水清洗, 洗出的水開始是渾黃色, 後來變成清水, 這時的羊毛變得雪白;第三步, 把洗過的羊毛抖開來, 放在桌子上晾乾;第四步, 把晾乾的羊毛收拾起來, 放進口袋備用。 回憶、複述過程中, 老師把個別新單詞或關鍵單詞寫在黑板上, 最後由老師寫出關於清洗羊毛的短文, 學生抄在作業本上。 這就是他們的自編“課文”。

自編“課文”是華德福學校的教育特色之一,

Advertisiment
他們不用任何現成的課本, 而是自己動手寫。 文中的內容和學生的直接經歷相聯繫。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約三分之二的課文由老師寫, 約三分之一的課文由學生自己寫。 以後隨年齡增長, 學生自己寫的課文占的比例越來越大。

老師寫的課文或學生寫的課文, 肯定比正規教科書上的文章水準低, 但書上的文章再好, 總是別人寫的, 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多少關聯。 老師寫的或學生寫的課文雖然不那麼完美, 但出自真實的經歷和內心的感受。 華德福教育中的自寫課文, 也就是一次作文練習, 在老師幫助下把過程寫出來, 是為將來寫文章打基礎。

幾年前我遇到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家長, 她得意地告訴我,

Advertisiment
她的女兒背下了描寫一年四季景色的範文, 作文考試無論考到哪個季節, 都能應付自如。 我感慨不已, 她的女兒是從書本上死記硬背四季, 而沒有寫出自己的感受。 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 孩子們長時間地生活在房間裡, 甚至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去感受一年四季大自然的變化, 家長和老師關心的只是怎樣能寫出得高分的標準作文。

我的一位朋友是大學的文科教授, 幾年前, 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按老師的要求寫了一篇題為《我的小手絹》的作文, 他和妻子都認為作文寫得不錯, 卻被老師批評, 認為不符合作文標準。 我想一定的寫作要求是必需的, 但對八九歲的孩子要求作文標準是否太早?對於12歲以下的學生,

Advertisiment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觀察事物, 體驗生活和大自然, 鼓勵他們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感受, 而不是為他們設置標準。

鄰居的一位女孩比我的女兒大兩歲, 她讀了我女兒寫的作文後說:“不知道為什麼我每次一寫作文, 作文書上的句子就跑出來了, 趕都趕不走。 ”書店裡琳琅滿目的各種作文讀本, 做家長的恨不得每種買回一本, 可是孩子們標準的作文讀多了, 會找不到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 與其如此, 還不如少買作文書, 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給孩子玩耍的時間, 參與家庭勞動, 多和同學交往, 相信他們會尋找到自己的語言方式。 我想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 其目的之一應該是讓學生學會怎樣表達自己,

Advertisiment
而不是重複別人的話。

有了經歷才去寫作, 可以防止弄虛作假、胡編亂造。 在國內, 我好幾次看到媒體上報導, 高考作文中出現謊言, 如為了寫出自己如何克服困難, 竟然編造在事故中失去一條腿, 或編造從小失去母親。 當我們對這種現象痛心疾首時, 也許應該反省孩子們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 在學校和家庭中, 我們鼓勵孩子說真話、寫真事了嗎?家長和老師做到言行一致了嗎?我們都明白誇大事實、掩蓋事實、胡編亂造的危害, 不僅危害自己, 也危害他人, 危害團體和國家的利益。 如果我們能從小培養孩子寫出真實的事情, 他們就會養成誠實、認真的態度, 還有助於培養他們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

華德福學校不僅是學生自己動手寫課文, 他們還為課文配色彩、配圖畫。如學習怎樣做麵包之後,兩位同學合作,一位學生寫出做麵包的過程,另一位學生畫出做麵包的過程,這樣一幅圖文並茂的作品在教室裡展出,大家可以互相學習。還有,結合親身經歷寫課文,他們還能學到做事情的步驟和表達的順序。

另一方面,華德福學校雖然沒有教科書,但十分重視口語和閱讀的訓練。每天早上開始的半小時,主要通過兒歌、繞口令、詩朗誦等,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到了四年級,每年還要在學校舞臺上表演戲劇。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圖書角。有些華德福學校,一年級學生讀的第一本書是老師親手做的故事書。捧著手工製作的書,孩子們不僅體會到老師的一片愛心,也懂得對書本的珍惜和愛護。我在麥克荷學校看到二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閱讀,老師記錄每位元學生的閱讀進度。向書本學習的前提是別窒息了自己的創造力。

小編總結: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語言表達,我們的教育目標只是學會依賴書本,老師、家長追求的是符合標準,我們將到哪裡去尋找孩子的創造力?這將會使我們的孩子,被束縛在書本裡,走不出去,他們的未來將死氣沉沉。

他們還為課文配色彩、配圖畫。如學習怎樣做麵包之後,兩位同學合作,一位學生寫出做麵包的過程,另一位學生畫出做麵包的過程,這樣一幅圖文並茂的作品在教室裡展出,大家可以互相學習。還有,結合親身經歷寫課文,他們還能學到做事情的步驟和表達的順序。

另一方面,華德福學校雖然沒有教科書,但十分重視口語和閱讀的訓練。每天早上開始的半小時,主要通過兒歌、繞口令、詩朗誦等,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到了四年級,每年還要在學校舞臺上表演戲劇。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圖書角。有些華德福學校,一年級學生讀的第一本書是老師親手做的故事書。捧著手工製作的書,孩子們不僅體會到老師的一片愛心,也懂得對書本的珍惜和愛護。我在麥克荷學校看到二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分小組閱讀,老師記錄每位元學生的閱讀進度。向書本學習的前提是別窒息了自己的創造力。

小編總結: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自己的語言表達,我們的教育目標只是學會依賴書本,老師、家長追求的是符合標準,我們將到哪裡去尋找孩子的創造力?這將會使我們的孩子,被束縛在書本裡,走不出去,他們的未來將死氣沉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