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懂得尊重從自我做起

我和兒子一起在小公園裡玩, 夏日的傍晚自然有很多人三三兩兩在小公園裡散步、乘涼或者透透氣。 旁邊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非常引人注目, 原因是陪伴他一起在小公園裡的家人包括他的媽媽、爺爺、奶奶三位大人, 而大人們那種“眾星捧月”的派頭, “大呼小叫”的作風, 著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大概是小男孩想要草坪中間落下的一個樹葉, 而他的媽媽不想讓他去草坪中玩, 就一直拉著想要衝進草坪的小男孩不放手, 同時焦躁的大聲說:“寶貝, 媽媽給你講過, 草裡有蜱蟲, 咬著了就會死人的!”

Advertisiment

大約是聽到“蜱蟲”兩個字, 小男孩收回了自己即將邁開的腳步, 卻回頭用手推著媽媽大聲喊叫:“不行, 我就要那個樹葉, 就要那個!”說完, 還不忘用力跺腳表示自己沒有達到目地的氣憤之情。

小男孩的媽媽毫不在乎小男孩對自己的推搡, 連聲說:“一個破樹葉有什麼好的?非要那個破樹葉呢, 玩你的玩具吧!”說完從奶奶手裡的拿著的大袋子裡掏出玩具塞到小男孩手裡。

小男孩啪的一聲把玩具摔到了草坪中間:“不玩這個臭玩具, 就要樹葉!就要!”然後他又跺著腳回頭指著跟在後面推著車的爺爺說:“你去給我撿!”

小男孩的爺爺聽到孫子讓自己去撿樹葉, 就嘿嘿笑著把小推車放在路邊, 邁步去了草坪中間。

小男孩的奶奶在旁邊打趣的問:“要是蜱蟲咬爺爺怎麼辦?”

Advertisiment

小男孩歪著頭看了看媽媽, 又看了看爺爺的背影, 問媽媽:“爺爺不怕蜱蟲嗎?”

小男孩的媽媽笑著對小男孩說:“爺爺老了, 不怕疼!”

……

兒子在旁邊聽得真切, 拉著我的手示意我坐下, 然後對著我的耳朵說:“阿姨說的不對, 只要是人就會怕疼的。 ”

我摟著兒子的腰, 點點頭:“你說的對!”然後順勢親了親兒子的額頭, 讓他繼續去自己玩。

我坐在公園的石凳上, 看著小男孩的爺爺從草坪中間把樹葉以及小男孩扔掉的玩具全部撿了回來, 又看到小男孩先是如獲至寶的將樹葉拿到手裡, 左看右看後, 大概是並不如想像中那般稱心如意, 就直接將樹葉扔到了小路中間, 然後蹦蹦跳跳而去。

小男孩的媽媽一邊大喊:“慢點兒跑兒子,

Advertisiment
別摔著了!”一邊匆匆跟著小男孩小跑離開。

小男孩的奶奶跟在後面, 胳膊上依舊挎著大包小包, 看著並不輕鬆。

小男孩的爺爺再次推上小推車蹣跚走在最後, 裡面也是滿滿當當的堆著的物品。

真的是一個小皇帝帶著隨從出遊的感覺!

看著這一幕有一種很無語的感覺。 我想天下父母都是愛子女的, 但是有些愛, 卻來的如此沉甸甸。

尊重長輩, 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 雖然時代變遷, 社會進步, 也會偶發兩代人在認知上的衝突。 但是這一切都不會影響到本質上對親人的愛, 對老人的尊敬。

而這種尊重, 不僅僅是嘴巴裡的口號, 更要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從自我做起, 從小事上注意。

忽然想起來前兩天晚上回家兒子說想吃買西瓜,

Advertisiment
當時我兩手都提滿了東西而且有些累, 就和兒子商量:“如果非要買西瓜的話, 就需要你自己抱回家。 ”兒子一口答應下來後, 我就在瓜車上挑了個裡面最小的西瓜, 差不多十斤, 讓兒子拿著。 他提了一會兒就有些吃力, 走的汗流浹背, 還要不斷地左手換右手, 後來乾脆抱一會兒, 再背一會兒的堅持到了家。

寶仔從小出來玩耍, 基本上都是我一個人陪著。 如果我拿的東西多了, 他自然就會搭把手。 他知道我陪著他同樣很累。 我讓他看過我手上拎包勒出的勒痕, 告訴他我真的很疼也很累。 我想他從小都知道, 父母的身體不是鐵打的, 為子女的付出是心甘情願;但作為子女, 也要清楚明白並願意盡自己所能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Advertisiment

我也會時常告訴寶仔, 我想我爸爸媽媽了。 現在兒子會主動的提醒我該給姥姥姥爺打電話了, 並且每次通話, 他也積極的問姥姥姥爺好。

隔上一段時間, 我會帶著他去看爺爺奶奶, 讓他知道爺爺奶奶年齡大了, 需要我們多去陪陪他們。

很多時候, 我們說一萬遍不如親自做上幾遍。 我相信言傳身教的力量, 也知道耳濡目染中孩子自會有自己的體會與心得感受。 育兒先育己,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為家長就要努力讓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