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安全過夏天5注意

一旦罹患了缺鐵性貧血的小兒會出現易倦怠、乏力、煩躁不安, 厭食, 腹脹、腹瀉、營養不良和易感冒。 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很不利, 如果化驗檢查血色素低於11g/分升, 就屬於貧血,應積極治療糾正貧血。 治療小兒貧血的中醫小藥方 小兒貧血多發於6個月至3歲的孩子 是由於缺鐵而導致的, 因為造血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及鐵。 小孩出生後的飲食主要是奶類, 所以蛋白質不會缺乏。

而鐵元素在奶類中含量很少 並且有些食物中的鐵由於有草酸鹽, 碳酸鹽和植物酸鹽等, 會干擾鐵的吸收利用, 因而造成缺鐵性貧血。

Advertisiment
剛出生的孩子由於有母體留下的儲備鐵, 一般不會發生貧血, 隨著嬰幼兒的生長發育 這些鐵儲備一般半年左右就消耗淨了, 所以6個月以後的兒童易出現貧血。

這個階段的嬰兒生長發育很快, 一般到l 歲時體重已是出生體重的3倍 血液迴圈中具有攜帶氧能力的血紅蛋白增加2倍, 需要更多的鐵元素來合成血紅蛋白。 這些鐵元素怎樣補充呢? 合理餵養是保證小兒獲得鐵元素和營養物質所必須的, 也是防止缺鐵性貧血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這裡所說的“合理" 是指乳食的調配要根據小兒年齡的不同, 選擇適當的飲食。 如出生後6個月的小兒就要注意添加輔食, 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可以適當選用雞蛋黃、瘦肉末 蔬菜汁、水果汁、蔬菜泥、豬肝泥等等。

Advertisiment
這樣, 可以有效地防止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一旦罹患了缺鐵性貧血的小兒會出現易倦怠、乏力、煩躁不安, 厭食, 腹脹、腹瀉、營養不良和易感冒。 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很不利, 如果化驗檢查血色素低於11g/分升, 就屬於貧血, 應積極治療糾正貧血。 中醫認為, 小兒脾胃運化功能較弱, 多食則傷胃, 過饑則傷脾, 水穀精微無從運化 氣血津液不能化生, 而形成貧血。 另外, 如果能進食充足, 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很弱, 也會出現貧血。 所以, 中醫對於小兒缺鐵性貧血主張用健脾益氣養血的方法來治療。 中成藥可選用小兒健脾丸、啟脾九、健脾消食丸等治療。

湯藥可選用經驗方: 1、黨 參10 g 茯苓10g 白術10g 黃芪10g 當 歸10g 赤 芍10g 黃 精10g 生阿膠10g 扁 豆10g 山藥10g 水煎服,

Advertisiment
每日二次, 每次100Ml. 2、當 歸10g黃芪10g 山楂10g 神曲10g 麥 芽10g 陳皮10g 雞血藤10g 紅花5g 雞內金sg 生 地10g 枸杞子10g 何首烏109 人 參10g 白術10g 山藥10g 大棗20枚 蜂 蜜50g 水煎3次, 去渣濃縮至20Oml.加人蜂蜜調勻。 日服3次, 每次10—20ml。 此方法, 簡便易行, 患兒極易接受, 療效可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