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會公共場合下的禮儀

在公共場所,要遵守道德規範,遵守禮儀。 孩子還小,父母一定要及時教給孩子在公共場合應注意的禮儀。 孩子顯得有教養, 父母臉上自然光彩。

1.走路的禮儀

走路的時候, 如果道路比較窄, 應該“眼觀四面, 耳聽八方”, 及時給各種車輛讓路。 不要不自覺地走到路中間, 給其他想超越的行人和車輛造成不便。 幾個人一起走的時候, 千萬不要為了“保持團結”而並排走, 迫使後面的人只能乖乖地跟著你們後面慢慢走。

在人多的地方, 不可以橫衝直撞。 如果碰了別人、踩了別人的腳, 應該誠懇道歉。 同樣, 如果別人不小心碰了你或踩了你的腳也應該諒解別人。

Advertisiment

如果穿著長大衣或風衣, 上下車或樓梯的時候, 一定要把衣服提起來, 以免走在你身後的人不小心踩到衣角, 而使你摔倒。

2.交談的禮儀

路上遇到熟人, 應主動打招呼。 如果需要簡短交談, 應站在不礙事的路邊。 如果兩個人相距較遠, 又需要打招呼, 可以揮手示意, 或者緊走幾步到他附近再喊, 不要隔著很遠就大喊大叫。

3.洗手間的禮儀

洗手間, 很多都用英文作標誌。 有的地方還在沿用“W.C”, 現在基本上用“Toilet”和“Restroom”或“washroom”。 我們都希望使用乾乾淨淨的洗手間, 所以必須從我做起。 每次用完後, 無論是公共洗手間還是私人洗手間, 都要放水沖洗乾淨再走, 不要添髒添亂。 洗完手後最好用紙巾把手和弄濕的洗手池檯面擦乾淨。

Advertisiment
有的洗手間還專門提供了烘手機、毛巾或紙巾等, 洗手後千萬要注意把手擦開再走, 不要一邊走路一邊甩動雙手, 弄得到處是水, 甚至甩到其他人身上。 有些人習慣在自己身上一抹, 這些都是失禮的表現。

4.不可隨地坐臥

很多人在公共場合經常“不拘小節”, 醜態百出。 在街頭等公共場所我們經常可以捕捉到這樣一些不文明行為。 有的人在廣場上席地而睡, 有的人在路邊三輪車上隨意一躺, 還有人坐到超市提供的推車上休息。 雖說都是小問題, 但讓人看著真的很彆扭。 告訴孩子, 千萬別覺得好玩就跟著學。

5.不製造噪音擾亂別人

在公共場合, 保持安靜是文明的表現。 居民社區裡, 人們出出進進,

Advertisiment
關門時往往漫不經心地將門隨手一拽就會發出“哐啷哐啷”的響聲, 擾得四鄰不安;在公車上, 有的乘客的手機響了, 便拔高喉嚨開始回話, 更有甚者, 還夾雜著一些不堪入耳的“國罵”;在醫院的候診室裡, 在參觀展覽的大廳裡, 在大大小小的會議室裡以及其他的公共場所中, 有些人總是拉開嗓門大聲喧嘩、取鬧。

這種人旁若無人的製造噪音, 攪得大家煩不勝煩、心神不寧。 孩子如果在這種環境下成長, 又沒有人加以引導的話, 他們在公共場所就會也不懂得安靜, 因為周圍司空見慣的嘈雜現象, 沒有讓他們覺得“不懂得安靜”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所以, 父母切勿忽略這個小細節。

此外還要教孩子注意公共衛生, 養成把果皮、果核、煙蒂以及其他垃圾扔進垃圾箱的習慣,

Advertisiment
需要處理痰、涕的時候, 應該用紙先包起來, 再扔進垃圾箱。 乘車的候, 要注意保持車內的整潔。 如果製造了垃圾, 要自覺用袋子裝好扔到垃圾袋裡面,不要扔到窗外。 在車廂內,不要亂蹬、亂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