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正如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樣,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犯錯”, 往往是為了改正錯誤, 不斷進步, 從而自我成長和完善。 假如父母不給孩子提供犯錯的機會, 孩子就會變得懶惰, 不敢嘗試, 或依賴于父母。 更重要的是, 孩子不犯錯就不知道什麼才是錯, 也不會知道改正錯誤的方法, 以及為什麼要改正錯誤的道理。

或許, “鼓勵孩子犯錯”的觀點會受到大多數父母的反對, 因為這個觀點他們會覺得不可理喻。 其實, 鼓勵只是一種手段, 培養孩子的“悟性”才是真正的目的。 研究發現, 很多兒童的悟性都是從錯誤中得來的,

Advertisiment
這與“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是一樣的。 值得提醒的一點是, 這裡所說的“錯誤”並不是指違法亂紀等原則性的錯誤, 而是孩子在求知過程中因認知能力的稚嫩導致的失敗、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聰明, 十全十美, 希望孩子永遠是個乖巧聽話、不犯錯的孩子。 然而, 這樣的願望是美好的, 充滿愛意的, 也是錯誤的, 自私的。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切勿以個人的喜好左右孩子的成長, 應該以孩子的成長需要為根本, 輔助他們身心的發展和統一。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孩提時代多犯一些錯誤, 父母對此應該抱著寬容的態度, 小時候犯錯是為了保證孩子在踏上社會後少犯致命的錯誤。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當孩子一開始犯錯的時候, 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 也會努力地想要改正呢。 只是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太多經驗, 遇到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之後, 他們在新事物面前總會表現出不知所措。 孩子帶著想要把事情做好的願望, 卻不知道該怎麼做、該怎麼處理。 這個時候, 孩子會出自本能地保護自己, 很可能會因此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措施, 從而把本想處理好的事情給辦壞了, 甚至傷害了他人。

遇到這樣的情況, 父母應該分析原因, 幫助或指引孩子找到正確的做法。 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孩子, 只會讓他們失去信心, 從心眼兒裡認定自己是一個壞孩子, 認為永遠也改不好了。 這樣一來, 那些品行良好的孩子無端地被父母定性為壞孩子,

Advertisiment
一個個壞孩子就真的誕生了。

孩提時代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光, 是兒童最容易接受教育也最具可塑性的時代。 父母應該抓住這個黃金時段, 在思想上正確地引導孩子, 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去犯一些錯誤。 孩子犯錯並不是件壞事, 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件好事。 孩子犯錯是因為他的無知, 父母剛好可以抓住這樣的契機好好地教育他, 這種教育對他將來踏上社會後不犯同樣的錯誤絕對是有説明的。

一對美國父母看著孩子正在錯誤百出地做遊戲, 卻坦然地作壁上觀。 有人問他們為什麼不指點一下孩子, 他們說:“不能啊!犯錯誤也沒啥, 他們的悟性都要從錯誤中得來。 這麼快就告訴他們,

Advertisiment
生活還有什麼樂趣?”

孩子在錯誤中才能進步, 在體驗中才會成長, 在成長中才能成才。 因此, 父母給孩子嘗試、體驗“犯錯”的時間或空間, 就是在幫助孩子變得更聰明, 從而更快更早地成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