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和不良行為說再見

 堅持自我

特徵:這種類型的孩子有很多自己的原則和喜好, 無論是牛奶的溫度、自己的衣著髮型, 還是玩遊戲的規則, 事事都要順著自己的意思, 只要遇到他不喜歡或不熟悉的情形, 就會哭鬧、發怒。

未來問題:完美主義、適應環境能力較低。

實例:小風和新搬來的芹芹玩“醫生和病人”的遊戲, 本來說好了小風當醫生, 芹芹當病人, 玩過一遍之後再交換角色, 可交換時小風說什麼都不肯當病人, 他大聲說:“我就要當醫生!”

對症下藥:冷靜、反省、EQ培養

改造計畫:安靜空間

在孩子的房間裡設置一個安靜空間, 可以聽音樂、畫畫或是打枕頭。

Advertisiment
並和孩子約定:每當他感到壞脾氣要發作的時候, 先冷靜下來離開現場, 回到房間裡去聆聽一段舒緩情緒的大自然音樂, 或是轉化心中的憤怒, 比如直接槌槌枕頭。 等到心情平緩後才能回到現場。

需索無度

特徵:常常在百貨公司或是大商場中遇到這樣的孩子在哭鬧:“我要買這個!我一定要買!”但一旦媽媽如願買了他要的東西, 下一秒他又想要別的東西了。

未來問題:需索無度、容易不珍惜身邊的事物。

實例:“我要我要買!我就要買那個洋娃娃!”可哥已經擁有很多漂亮洋娃娃了, 可是今天一上街還吵著要買新娃娃, 大庭廣眾下又哭又鬧, 甚至索性賴在地上不走了, 可哥媽真不知如何是好……

對症下藥:遵守承諾

Advertisiment

改造計畫:勾勾手大約定

每次出門前, 都和孩子進行“勾勾手大約定”, 把今天出門要約定的事情和行為說好後, 和孩子大拇指貼大拇指當作蓋印章。 如果出門後孩子仍然提出要求, 向他做出大拇指貼大拇指的動作, 提醒他:“我們今天有約定嘍!”要讓孩子知道, 約定是不能被破壞的。 但約定不一定是全面禁止, 可以事先約定:“今天只買一個喔!”“今天不買, 後天再買”等等。

無理霸道

特徵:在公園玩遊樂器材不喜歡排隊等候的孩子, 一般都有這樣的性格。 他想玩的時候, 覺得大家應該讓他玩, 或者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個環境決定一些事情、不用遵守規矩。

未來問題:缺乏同理心、不尊重他人。

實例:安安在公園溜滑梯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故意一直坐在滑梯最上方, 不讓其他小朋友玩, 別的小朋友催他趕快溜下去時, 安安馬上翻臉, “哇哇”大哭起來。

對症下藥:尊重、信任、合作

改造計畫:信任遊戲

爸爸媽媽在家中佈置一個曲曲折折、充滿路障的路線。 請孩子閉上眼睛, 由家長在遊戲的過程中牽引孩子穿越重重障礙, 但不要主動幫他排除路障, 讓他嘗試被阻擋的滋味。 遊戲結束後, 與孩子一起討論行走過程中哪些地方讓他不舒服, 藉此讓他反省阻擋別人的霸道行為也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

目中無人

特徵:不常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 聽人說話時也不能夠專心, 容易給人沒有禮貌的感覺, 還對其他小朋友的衣著評頭論足。

未來問題:驕傲、不易結交朋友。

Advertisiment

實例:叔叔來到丁丁家, 爸爸要丁丁跟叔叔打招呼, 丁丁不僅沒有打招呼, 反而吵著要媽媽幫他找玩具, 媽媽讓丁丁等一下, 他就馬上大吵大鬧, 爸爸媽媽很尷尬。

對症下藥:角色扮演、戲劇體驗、尊重

改造計畫:手偶劇場

準備幾個手偶, 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演戲。 爸爸媽媽設計劇情, 在與孩子演戲的過程中, 示範“請、謝謝、對不起、你好”等禮貌用語, 引導孩子模仿。 例如:當媽媽的手偶做“對不起”的模樣, 孩子的手偶則拍拍媽媽手偶的背部表示“沒關係”。 遊戲結束後, 請孩子回想一下, 使用禮貌用

語時, 大家是否相處得更和諧。

自私自利

特徵:把自己的物品和別人的區分得非常清楚, 任何人都不能拿走他的東西, 連媽媽都是他一個人的。

Advertisiment
任何時候手上有好吃、好玩的東西, 都不會和別人分享。

未來問題:不合群、缺乏同理心。

實例:小姨帶來了芭比娃娃和小熊, 送給雙胞胎外甥女君君和宣宣, 宣宣想看看君君的娃娃, 君君卻不肯, 甚至不准宣宣觸碰她的芭比娃娃。 小姨買餅乾給他們, 君君把它藏起來, 不願意和宣宣一起分享。

對症下藥:分享

改造計畫:玩具交換

讓孩子和鄰居舉行小型的玩具交換活動。 首先和孩子一起挑選交換的玩具, 無論孩子挑選了哪種玩具, 他最不喜歡的、即將要丟掉的、或者是他最喜歡的玩具, 都不要制止。 詢問他為何要挑選這個玩具, 傾聽他的理由, 並讓他瞭解到, 如果他想得到其他小朋友的有趣玩具, 那麼他也應該提供一個有趣的玩具, 這樣才有可能讓大家都輪流玩到更多好玩的東西。

耍小心眼

特徵:常常會比較父母疼愛誰多一點;記憶力強,記得誰說過什麼話、誰上回做錯事情等。

未來問題:自私。

實例:上個星期,東東玩遊戲時一不小心推倒了小春,沒想到小春一直都記在心上。過了一個週末,兩人又在幼稚園見面了。吃點心時,小春告訴東東:“上次你把我推倒了,那你的餅乾給我一片,好不好?”

對症下藥:人際互動

改造計畫:優點轟炸

借一個生日派對或有許多孩子聚集在一起的機會,由父母帶領遊戲進行。讓孩子們圍坐成一圈,推舉一個孩子出來站在中間,進行優點轟炸,看看哪一個小朋友能夠說出中間孩子最多的優點,便可以獲得小獎品。通過這樣的遊戲,可以讓孩子去思索平時他比較不喜歡的孩子的優點,讓他發現雖然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令人不喜愛的舉動,但同時也都具備了優點和令人喜愛的行為。

愛唱反調

特徵:愛持相反意見, “不要”是他的口頭禪之一。

未來問題:明知故問、難以接近。

實例:大家興高采烈要出門的時候,小明卻說,他現在想在家裡玩玩具,雖然大家熱情邀請,他依舊堅持在家裡玩玩具比較好,結果一掃大家的興致。

對症下藥:同理心

改造計畫:大家一起唱反調

和孩子說,現在來玩“唱反調”,在這段時間內,媽媽故意和他唱反調,約定首先放棄的人就要認輸。當孩子要求媽媽一起從事某些活動時,媽媽便刻意唱反調,大掃孩子的興致;當孩子委屈,或是“不玩了”時,家長再加入適時的引導,讓孩子瞭解他平時的唱反調行為給他人帶來的不好感覺,順勢鼓勵孩子認同、接受他人的想法,不要一意孤行。

絕不認輸

特徵:為了贏得遊戲而不遵守規則、偷偷作弊,假如玩遊戲輸了,就會大哭大鬧,很在意自己的表現,希望父母看見自己優秀的一面。

未來問題:得失心太重、因為壓力過大產生學習倦怠、缺乏自信。

實例:小真和姐姐玩跳棋,最後以一格之差輸了,氣不過的她把整個棋盤都打翻了;還有一次和小朋友玩“一二三木頭人”,小真身體明明已經移動了,可就是不認輸,直說自己沒有動,是風吹讓她看起來好像動了。

對症下藥:得失心、情境模擬

改造計畫:遊戲本有輸贏

下棋或是玩撲克牌,一開始先故意輸給孩子,然後家長便大展身手,贏孩子幾次,觀察他的反應。如果孩子表現出輸不起的模樣,先幫助他回想剛才爸媽輸棋時的態度,同時告訴他,如果繼續生氣,遊戲就必須馬上停止,他也就沒有了贏的機會。反復讓孩子連輸幾次,再連贏幾次,直到遊戲結束。最後,記得表揚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好的表現,和他一起討論

遊戲的輸和贏。(文/徐曼)

這樣才有可能讓大家都輪流玩到更多好玩的東西。

耍小心眼

特徵:常常會比較父母疼愛誰多一點;記憶力強,記得誰說過什麼話、誰上回做錯事情等。

未來問題:自私。

實例:上個星期,東東玩遊戲時一不小心推倒了小春,沒想到小春一直都記在心上。過了一個週末,兩人又在幼稚園見面了。吃點心時,小春告訴東東:“上次你把我推倒了,那你的餅乾給我一片,好不好?”

對症下藥:人際互動

改造計畫:優點轟炸

借一個生日派對或有許多孩子聚集在一起的機會,由父母帶領遊戲進行。讓孩子們圍坐成一圈,推舉一個孩子出來站在中間,進行優點轟炸,看看哪一個小朋友能夠說出中間孩子最多的優點,便可以獲得小獎品。通過這樣的遊戲,可以讓孩子去思索平時他比較不喜歡的孩子的優點,讓他發現雖然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令人不喜愛的舉動,但同時也都具備了優點和令人喜愛的行為。

愛唱反調

特徵:愛持相反意見, “不要”是他的口頭禪之一。

未來問題:明知故問、難以接近。

實例:大家興高采烈要出門的時候,小明卻說,他現在想在家裡玩玩具,雖然大家熱情邀請,他依舊堅持在家裡玩玩具比較好,結果一掃大家的興致。

對症下藥:同理心

改造計畫:大家一起唱反調

和孩子說,現在來玩“唱反調”,在這段時間內,媽媽故意和他唱反調,約定首先放棄的人就要認輸。當孩子要求媽媽一起從事某些活動時,媽媽便刻意唱反調,大掃孩子的興致;當孩子委屈,或是“不玩了”時,家長再加入適時的引導,讓孩子瞭解他平時的唱反調行為給他人帶來的不好感覺,順勢鼓勵孩子認同、接受他人的想法,不要一意孤行。

絕不認輸

特徵:為了贏得遊戲而不遵守規則、偷偷作弊,假如玩遊戲輸了,就會大哭大鬧,很在意自己的表現,希望父母看見自己優秀的一面。

未來問題:得失心太重、因為壓力過大產生學習倦怠、缺乏自信。

實例:小真和姐姐玩跳棋,最後以一格之差輸了,氣不過的她把整個棋盤都打翻了;還有一次和小朋友玩“一二三木頭人”,小真身體明明已經移動了,可就是不認輸,直說自己沒有動,是風吹讓她看起來好像動了。

對症下藥:得失心、情境模擬

改造計畫:遊戲本有輸贏

下棋或是玩撲克牌,一開始先故意輸給孩子,然後家長便大展身手,贏孩子幾次,觀察他的反應。如果孩子表現出輸不起的模樣,先幫助他回想剛才爸媽輸棋時的態度,同時告訴他,如果繼續生氣,遊戲就必須馬上停止,他也就沒有了贏的機會。反復讓孩子連輸幾次,再連贏幾次,直到遊戲結束。最後,記得表揚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好的表現,和他一起討論

遊戲的輸和贏。(文/徐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