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讓寶寶遠離齲齒侵擾

牙齒是我們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牙齒出了問題, 后果可想而知, 可謂“愛牙護牙無小事”, 對于年幼的孩子, 父母更應該承擔起讓他們遠離齲齒侵擾的責任。
一顆乳牙冒出來
我終于“出頭了”!我是寶寶口中新冒出來的一顆乳磨牙, 也就是俗稱的“大牙”, 由于我剛剛誕生, 身體還不夠結實強壯, 所以寶寶口腔環境好壞對我的影響非常明顯, 我是很容易受傷的!
護齒小常識 兒童牙齒萌出替換有三個牙列階段——從乳牙開始萌出到20顆乳牙出齊的乳牙列時期、6歲前后從恒牙開始萌出到乳牙脫換的混合牙列時期,
Advertisiment
以及12歲以上乳牙全部脫掉并由恒牙替代的恒牙列時期。 在前兩個時期, 幼兒齲齒發病率很高, 尤其在4~6歲, 齲患率高達70%。 主要原因是, 幼兒乳牙的鈣化程度低, 牙齒硬組織薄, 因而齲蝕往往進展很快, 范圍較廣泛, 并且很容易侵犯到牙髓。
乳牙遭遇牙菌斑
寶寶還沒斷奶, 又喜歡喝飲料, 我呢, 每天都會洗上n次“奶水浴”、“甜水浴”, 特別是每晚臨睡前他都會咕嚕咕嚕喝上一通, 有時半夜里也會喝, 喝完了還不漱口。 于是, 我這顆原本干干凈凈的乳牙身上便粘上了一層可惡的牙菌斑!
護齒小常識 齲齒是一種牙齒硬組織脫鈣后軟化受損的慢性病,幼兒從乳牙一萌出就有發生齲齒的可能。 患齲齒常和細菌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
Advertisiment
如睡前幼兒喝奶后不用清水漱口等。 這樣, 細菌與唾液中的粘蛋白、食物殘渣混合在牙表面,就會形成牙菌斑,牙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 牙菌斑中細菌大量產酸,就會造成牙釉質脫鈣、溶解, 進而形成齲洞。
健康牙齒變齲齒
我原先潔白純凈的外表已然成為昨天, 現在的我全身上下污跡斑斑, 看看我身邊的幾顆小牙先生, 唉——我們真是同病相憐。 我多么企盼每天都有暢快淋漓的“清水浴”, 多么希望有人趕快去除我身上的牙菌斑, 還我一個本來的面目呀!可是, 該來的沒有來, 不愿看到的卻在一點點發生——可惡的細菌正在大肆破壞我的身體, 我徹底生病了——我的身上有了一個大洞洞!我變成了一顆名副其實的齲齒!
護齒小常識 根據破壞的程度,
Advertisiment
,齲齒可分為淺、中、深齲。 淺齲:病變只在釉質內,表現為牙齒褐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牙齒表面有缺損, 患兒無不適感;中齲:病變已達牙本質,此時小兒對冷、酸、熱的刺激感覺明顯,引起牙痛,但可自行緩解;深齲:病變已接近牙髓腔,可有疼痛出現, 如不進行治療,細菌進入牙髓腔, 造成牙髓炎癥, 由牙根達到牙根周圍組織,引起根尖周炎癥,慢性根炎周炎癥可形成病灶, 引起心臟、腎、眼、關節等其他部位的病變。
預防小兒齲齒abc
a 小兒3歲即可練習刷牙, 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選擇適合年齡特點的牙刷和牙膏, 要豎刷不要橫刷。 不能刷牙的要堅持漱口, 在喂奶后給寶寶喝清水。
b 讓孩子少吃零食、甜食,
Advertisiment
睡前不要吃東西。
c 按時給寶寶添加輔食, 練習其咀嚼能力。 正確服用維生素d和鈣制劑, 增強牙齒強度。
d 幼兒磨牙的表面窩溝比較深, 容易積聚細菌而引發齲齒。 因此, 將窩溝封閉起來以阻止細菌侵入, 可有效預防齲齒發生。
e 父母親近孩子前應用藥物牙膏刷牙;咳嗽、打噴嚏時應避開孩子;切勿將食物經自己咀嚼后再喂給孩子。
f 發現齲齒, 父母應及時帶孩子看牙科醫生。 有條件的家庭, 最好定期(半年)帶孩子做牙齒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