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護理寶寶別忽視爸爸育兒的“正能量”

孩子出生後, 爸爸對孩子的愛絕對不會少於媽媽, 但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聽到的似乎都是媽媽在照顧寶寶, 這又是為什麼呢?

各種傳統觀念認為, 似乎從生理學角度來講, 媽媽能夠對孩子的需要做出更準確、更敏銳的判斷。 但現代教育學卻認為, 對於孩子的反應和需求, 爸爸和媽媽的判斷能力其實並沒差異。 現實生活中爸爸參與教育不太積極其實是傳統觀念影響的結果, 只要爸爸們對寶寶的教育稍加重視, 一定能夠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

那麼, 怎樣讓爸爸能夠更好的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呢?

Advertisiment

做好分工, 比如媽媽餵食、爸爸哄睡覺;媽媽換尿布、爸爸負責給孩子洗澡, 合理分工可以讓孩子充分體會到父母雙方的愛, 也能合理減輕家庭的負擔。

孩子一周至少一次只和爸爸睡覺, 這樣既能讓爸爸體會到育兒的辛苦, 也能加深爸爸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任何事情都預留爸爸的位置, 比如帶孩子出去玩, 只要爸爸在家, 最好都能參與到各項與孩子互動的活動中去, 因為在玩耍中最能增加爸爸和孩子的感情。

正能量1:教育互補

一般情況下, 爸爸在育兒方面都不如媽媽般感性, 爸爸更多的是理性思維。 但感性和理性的教育, 在孩子最初的成長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爸爸和媽媽的差異,

Advertisiment
其實是男人和女人的差異, 往往在媽媽看不到的部分, 爸爸可以做出非常好的補充。

和媽媽相比, 爸爸雖然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但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在家庭中比較敬畏的人。

爸爸的說話方式雖然不能像媽媽那樣溫柔和漂亮措辭, 但能夠讓孩子體會到說話中更嚴密的邏輯性。

爸爸可能不會想媽媽那樣有耐心地陪著寶寶一起玩, 但更能讓寶寶學會獨立使用玩具的能力。

爸爸在寶寶教育過程中的“力量”補充, 能夠使孩子的左右半腦更平衡地發展, 既學會語言的柔和, 也能學會語言的邏輯性。 可以說這樣互補的教育, 在一個家庭中是對寶寶最好、最全面的教育。

正能量2:培養獨立性

在成長的過程中, 孩子會漸漸意識到自己是個區別于爸爸和媽媽的獨立個體,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 孩子思想上會出現一個時段的混亂, 對媽媽會有更強的依賴感。 爸爸可以趁此機會, 自然而然地成為孩子心目中的行為榜樣。

爸爸在這個時段對孩子的讚揚和鼓勵, 會讓孩子產生自信。 而爸爸在孩子做錯事情時候的批評也會對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所有事情都依賴媽媽的時候, 跟爸爸一起的時間會讓孩子脫離對媽媽的依賴, 更獨立地進行各項遊戲和活動, 同時也能夠得到爸爸比較客觀的評價, 該表揚的時候表揚, 該批評的時候批評, 久而久之, 對孩子的獨立性是種很好的鍛煉。

正能量3:行為示範

孩子通過與爸爸媽媽接觸後獲得的完全不同的感受,

Advertisiment
也能讓他們意識到, 自己的性別應該更適合跟父母雙方中的哪一個學習各種行為。 此時, 女孩可能偏愛粉色系, 喜歡打扮;男孩則表現出不願意接觸紅色的東西、不喜歡娃娃等等的行為。 相比女孩而言, 男孩更喜歡模仿爸爸的一舉一動, 也更喜歡要爸爸跟自己玩或給自己買玩具。 男孩喜歡的遊戲, 比如騰空跳躍、被舉過頭頂等等也只有爸爸強壯的雙臂可以支撐。 而爸爸也更傾向于給兒子購買汽車、刀、槍等等比較男性化的玩具。

同樣的, 爸爸對女孩的行為示範作用也是相當重要的, 女兒能夠更好地通過與爸爸的接觸, 從而瞭解男性與女性的不同。 女孩對爸爸也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

Advertisiment
跟爸爸在一起比跟媽媽在一起會更有安全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父母所給予他們大腦的刺激和教育, 將直接影響並最終決定孩子今後大腦的構成和發育。 現代社會中, 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的參與度已經越來越高, 有些甚至從胎教的時候就開始參與了。 經過專家長期的觀察, 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父親教育影響多的孩子, 在長大後有著更好的獨立性和邏輯思維能力, 具有比其他孩子更優秀的心理素質。

由此可見, 各位爸爸如能認清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並且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還等什麼呢?和媽媽一起來快樂育兒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