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說慈母多敗兒,咱就是媽媽寵大的!

從有寶寶的那天起, 就立志要做一個好媽媽, 全心全意照顧她, 用愛澆灌她長大, 卻也冷不防地被無辜扣上慈母多敗兒的帽子。

做媽媽是最幸福也是最難的角色, 孩子養育過程中媽媽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嚴與慈之間如何自由切換, 又該如何把握正確的尺度?相信許多媽媽都心存疑惑。 我們都曾經是小孩子, 在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慢慢長大……

長大了的我們, 總是留戀母親溫暖的臂彎, 忘不了她慈愛的眼神, 一生渴望她溫柔的撫摸。 和許多人一樣, 在慈母的愛的滋養下, 我並沒有被寵成敗兒,

Advertisiment
反而加深了我們之間的感情, 與母親保持著親密無間的關係, 讓我時刻感覺被愛充盈著, 在無數個悲傷失落的時刻, 給了我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動力。

慈母是你的本色, 嚴格是一種態度

人們常說的“慈母多敗兒”中的“慈”其實指的是“慣”, 不論孩子做了什麼, 都慣著孩子。 但是, 慈母不等於沒有原則, 沒有是非, 不教底線。 慈愛也不是溺愛。 不要將一味寵溺孩子的無原則媽媽歸為慈母。 我們更願意將“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中的母親形象稱之為慈母, 而母親的慈愛也是這世上最溫暖最偉大的愛。 不過作為慈母, 該嚴厲的時候還得嚴格要求。 嚴不是慈的對立面, 嚴只是對孩子在某些方面進行教育時的一種規則和態度,

Advertisiment
是每一位好媽媽應有的素質。

慈的反面:沒有原則的寵溺、不講道理的嚴苛

媽媽的自我檢測時間:

有了下列這些症狀, 你就患上了“過度寵溺病”

包辦一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孩子還小:孩子做“壞事”都是因為太小不懂事

縱容袒護:決不能批評孩子, 我的孩子永遠是對的

給你所有:浪費算什麼, 要什麼給什麼

有了下列這些症狀, 你就患上了“嚴苛不講理病”

棍棒教育:孩子有不對的行為, 不問為什麼, 上來就是一頓臭駡亂揍。

一切聽我的:不懂得細心講道理, 就憑我是你媽!強制孩子聽自己的。

必須做到最好:你是我的孩子, 絕不能比別人差!

你是否患了“過度寵溺病”或“嚴苛不講理病”?如果有的話, 是“病”就得治呀~

只要功夫深, 慈母“寵”出乖寶寶

Advertisiment

說慈母多敗兒的, 都是慈母當的不合格。 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 沒摸清孩子的心理, 找不到合適的教育方式, 原則和底線守不住……都是功夫未到, 修行不夠。

廣大媽媽心裡實在冤枉啊, 別再一棒子打死一群人!既然咱是媽媽寵大的, 那咱也能“寵”出乖寶寶! 媽媽的自我檢測時間:慈母的至高境界, 你“得道”了嗎?

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愛是教育最堅實的基礎。

立規矩, 對於不能做的事情必須堅守底線。 但這不意味著對孩子凶, 而是培養明確的規則意識, 溫和而堅定的執行。

從小培養好習慣,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培養好的飲食習慣、衛生習慣、起居習慣、學習習慣……不要急於求成, 慢慢來, 一天天進步。

建立是非觀, 教育孩子什麼是對,

Advertisiment
什麼是錯, 錯在哪裡?遇到問題耐心講道理, 打罵絕對是下下策。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自己能做的我們要慢慢放手, 只需在孩子身邊給予鼓勵和指導。

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探究熱情和創造力, 也就是保護好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

做一個慈母不是“慣”孩子不是一味滿足孩子所有要求要順應孩子成長的規律多思考孩子發展的需要用愛、理性和耐心去引導孩子和孩子形成亦母、亦師、亦友的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