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誦讀有助幼兒書面語言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同理, 在語言的薰陶上也不例外。 可塑性極強的幼兒是很需要一個優良的語言環境的。 語言環境涉及面很廣, 其中家長為孩子講述故事, 可以說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

不同的家長為孩子講故事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習慣看著書, 按自己的理解, 用口語給孩子說;有的則憑想像, 信口開河地編造幾句;也有的習慣于照著原文用普通話誦讀。 對上述種種, 孩子聽了一般都是滿意的, 如同他們喜愛糖果一樣, 凡是甜的都受歡迎, 然而所產生的聽講效果卻差異顯著。

筆者曾選擇過兩對用不同方式講聽故事的母子進行追蹤觀察。

Advertisiment

第一對屬“誦讀式”, 第二對是“說編式”。

觀察結果是, 前者的孩子在語言的豐富性和表達的準確性上比後者要強若干。 比如讓這兩個孩子複述同一故事, 前者的孩子會很通順、生動而又簡潔地將故事複述出來:“天氣非常非常的寒冷, 厚厚的白雪覆蓋了大地。 一隻兇惡的大灰狼走出了山洞……”;而這些話在後者的孩子口中卻變成了:“天呀哎呀那個冷, 大雪把地皮都蓋死了, 一隻那麼壞的大灰狼從山洞裡頭走了出來……”進一步追蹤, 還發現兩個幼兒在看圖說話, 以至後來在看圖寫作的能力上, 都明顯地存在著差距。

為什麼若干家長不習慣誦讀故事呢?

據析大致有這樣幾種原因:

Advertisiment

一是認識不到誦讀的重要性, 或是怕費事, 怕普通話講不好, 怕讀出白字來讓人笑話, 所以隨心所欲地編說幾句應付了事, 總覺得語言的提高等孩子上學後交給老師得了。

二是擔心孩子聽不懂故事情節, 不明白文中的一些字句, 因此索性用“大白話”來講述, 其實這兩種認為都是誤區。

國外有位學者曾這樣稱讚過誦讀, 說它與寫作是人類的第一文化。 誦讀, 可以通過嚴謹、細緻的書面語, 使幼兒自小得到文學美的薰陶, 使其得以豐富的詞彙的感染, 從而讓幼兒所掌握的語彙日益豐富、準確、簡潔和生動。

而編說故事一般是在邊思索邊講述的情況下進行的, 因此難免把若干不準確、不規範、不必要、顯累贅的口語帶進故事,

Advertisiment
使幼兒受到不良影響。

從另一方面看, 口語在日常生活中, 幼兒接觸的機會是很多的, 所以, 講故事時家長有必要通過誦讀來讓幼兒去接觸嚴謹規範的書面語言。

當然, 幼兒在一定時期內, 對聽誦讀是有一定困難的, 但決非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經過適當的引導和培養, 是完全能夠適應的。 去實踐一下就會發現, 幼兒對書面語的理解、接受和運用的能力, 常常是完全超乎我們的意料的。 對於幼兒的確難以理解的詞語, 家長可用通俗的口語、生動的比喻加以明示, 使孩子既聽得懂, 又接受了新東西。

相關用戶問答